县级医院高血压门诊病人降压药应用及疗效分析
(2010-09-30 23:06:44)
标签:
健康 |
【关键词】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确诊后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目前该病的防治存在“三高”(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和“三低”(低知率晓、低治疗率、低控制率)[1]状况。为分析高血压病人的门诊降压药使用特点及疗效,从2001年始我院高血压门诊对就诊病人的血压及降压药应用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记录。现将有关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1年9月至2006年12月我院高血压门诊病人,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2],除外继发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及伴严重心、肾功能障碍者。其中降压药分析组912例,男437例,女475例,年龄32~86岁,平均(60.96±10.47)岁。疗效观察组681例,男324例,女357例,年龄32~85岁,平均(60.94±10.43)岁。
1.2 方法:高血压门诊健康宣教护士,为每位就诊患者建立统一编号的门诊高血压病人治疗档案,记录每次就诊时血压、降压药使用、药物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等情况,并由高血压门诊保管存档。按高血压危险分级水平、并发症、经济条件、药物耐受性及用药习惯等选择降压药。疗效观察组病例血压和用药观察时间持续1月至24月不等,期间有降压药应用调整的,统计以调整后的降压药为准。
1.3 标准:入选降压药分析的病例标准:高血压治疗档案中有完整、详细降压药使用记录的病例。入选疗效观察的病例标准:高血压治疗档案中,每周至少有一次,连续有四次非同日血压记录的病例。血压控制标准:中青年患者连续3次以上非同日血压<130/85mmHg,老年患者连3次以上非同日血压<139/89mmHg。
文章来源: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