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厄贝沙坦
降压治疗 安博诺
LVH
房颤 心力衰竭
厄贝沙坦(安博维)是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中的重要成员,自1997年首次批准用于高血压治疗至今,已经在全球50多个国家获得广泛应用。最近的研究显示,厄贝沙坦除降压作用外,还具有独立于降压以外的心血管事件链干预作用,在左室肥厚、糖尿病肾病、房颤及心衰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固定复方,强效降压
高血压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致病和死亡原因,大量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研究证实,血压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危险呈对数线性关系,积极降压治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险。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有效控制血压并使其达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大量临床试验证实,单一药物治疗只能使约30%的患者血压达标,近70%的患者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的联合治疗才能达标。Monica等研究表明,患者依从性与每日需要服用的药片量成反比,当患者每天需要服用8片药物时,其依从性约为30%,而服用1片药物治疗的患者依从性接近70%。表明应用药物种类越少,患者依从性越好,有利于长期治疗。
新型固定剂量复方降压制剂是以现有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疗效确切、作用互补的两种降压药物的组合,既可保证降压效果,又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临床上有利于简化降压方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安博诺(厄贝沙坦/HCTZ)是ARB/HCTZ固定复方制剂的一种。厄贝沙坦通过阻滞AT1受体而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血管系统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如收缩血管,促进细胞增殖、基质形成及醛固酮分泌等)。HTCZ通过减少血容量而发挥降压作用。因此,从作用机制上讲,ARB与HCTZ降压作用互补,HCTZ可增加ARB的降压幅度和速度,而ARB可抵消HCTZ因减少血容量而兴奋交感神经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还可抵消或改善HCTZ对电解质、血糖和血脂代谢的不利作用。
RAPiHD研究比较厄贝沙坦与HCTZ的联合治疗方案与厄贝沙坦单药治疗相比,在重度高血压患者初始治疗中的疗效,结果显示,厄贝沙坦单药和安博诺治疗都能使患者血压迅速下降,但安博诺治疗组血压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厄贝沙坦单药治疗组,降压速度也较单药组快,联合治疗的优势在最初1周内即已显现。安博诺治疗组更多患者血压达标。INCLUSIVE研究对单药治疗收缩压(SBP)未达标的高血压病患者采用安博诺治疗,结果表明厄贝沙坦/HCTZ治疗18周后,77%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SBP和83%的患者DBP达标。
COSIMA研究比较了安博诺(厄贝沙坦150 mg/HCTZ 12.5 mg)与缬沙坦 80
mg/HCTZ 12.5
mg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疗程8周。结果发现无论是家庭自测血压(HBPM)还是诊所血压(Office
BP),两种治疗方法均有很好的疗效。安博诺治疗组中,超过50%的患者血压达标,比缬沙坦/HCTZ增高约20%。
9项安慰剂对照的队列分析研究纳入2600例高血压患者(1965例服用厄贝沙坦,641例服用安慰剂,4~12周),结果发现厄贝沙坦与安慰剂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安慰剂组患者发生头痛的报告更频繁,除头痛外,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组间差异,均没有血管性水肿的报告。老年与非老年患者,男性与女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患者对安博诺与对厄贝沙坦或安慰剂的耐受性一样。
在中国32家医院中的96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复方厄贝沙坦制剂的治疗和随访研究中发现,安博诺治疗8周后达标疗效显著,舒张压<90
mmHg的达标率为94.53%,舒张压<85 mmHg的达标率为83.59%。
逆转左心室肥厚
左室肥厚(LVH)是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可导致各种室性和房性心律失常发生,左心室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减退。研究表明LVH独立于血压水平直接影响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目前的高血压治疗不仅要控制血压水平,还要改善LVH。对80项有对照的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虽然不同降压药均能有效降低血压,但LVH改善的程度明显不同,ARB使LVMI下降13%,钙拮抗剂11%,ACEI
10%,利尿剂8%,β-阻滞剂6%。
SILVHIA研究比较了厄贝沙坦与阿替洛尔为基础的方案对LVH的效果。随访48周发现两组舒张压降低无明显差异(18%
vs. 16%,
p>0.05),但是LVMI下降幅度厄贝沙坦组显著大于阿替洛尔组(16% vs.
9%,p=0.024)。厄贝沙坦在逆转LVH的同时伴有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二尖瓣血流图E/A比值显著提高。对ARB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发现,在血压降低程度相同的条件下,ARB组心血管事件比安慰剂组减少15%(P=0.03),这可能与ARB具有更有效的逆转LVH的能力有关。
肾脏保护作用
微量白蛋白尿(MAU)是小血管病变的标志物,临床上既是肾脏功能下降的最早信号,也是出现糖尿病肾病最早的标志物。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使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增加2倍,使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增加4倍。
PRIME评价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早期或晚期肾病患者的作用,研究由IRMA2和IDNT两部分组成,IRMA2研究证明厄贝沙坦300
mg能逆转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从MAU进展到临床蛋白尿,IDNT研究证明厄贝沙坦300
mg能延缓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疾病进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厄贝沙坦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伴或不伴高血压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入组了330例年龄为30-70岁的2型糖尿病伴白蛋白尿(UAER
20-500 μg/min)患者,所有患者被随机分入厄贝沙坦300
mg和对照组,随访24周。结果亦显示,厄贝沙坦300
mg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伴或不伴高血压患者的UAER水平。
预防心房颤动发生和复发
房颤增加患者心血管危险和脑卒中,Val-HeFT研究显示有房颤比无房颤的心力衰竭患者总死亡率增加36%。房颤与脑卒中的关系尤为密切,房颤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增加5倍,约15%的脑卒中与房颤有直接关系。
现在认为RAS系统的激活在房颤的发生以及慢性持续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实验研究中,厄贝沙坦能选择性阻滞心房肌超快速激活钾通道(Ikur)和钾离子流(Ito),延长心房动作电位时程(APD),从而能阻止心房快速起搏引起的电重构,使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延长。
在前瞻性临床研究中,
15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平均66岁,房颤病程9月,高血压史50%)电复律后随机进入胺碘酮+厄贝沙坦组与单用胺碘酮组。结果显示,在电复律后2个月内,加用厄贝沙坦组房颤的复发率较低,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胺碘酮组(85%对63%,p=0.008);当平均随访254天时,加用厄贝沙坦组仍然有较多患者维持窦性心律(80%对56%,p=0.007)。表明厄贝沙坦在房颤患者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也有研究证实房颤患者电复律前服用厄贝沙坦2周有减轻电复律后的左房顿抑的作用。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