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艺红博士谈:与时俱进 更新指南--解读2007年ACC/AHA重点更新的STEMI指南和P

(2008-01-30 10:17:05)
标签:

健康

文章来自:心血管网http://www.365heart.com

点击查看全文:http://www.365heart.com/tabloid/2008/01/temp_19940.html

    疾病治疗指南已经成为了临床医生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而巨大挑战是如何根据最新证据及时对治疗建议进行修改。例如,2005年公布了氯吡格雷在STEMI的两项重要研究,但此次更新前的2004年指南中没有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推荐。ACC/AHA意识到了及时更新指南的重要性,2007年部分修改了STEMI治疗指南和PCI指南。两项指南用大量篇幅对STEMI患者的PCI治疗原则进行了阐述,当然急性期β-阻断剂、抗凝和抗血小板辅助治疗以及二级预防也有重要变化。
    1.STEMI急性期应用β-阻断剂
    因COMMIT-CCS2研究提示STEMI发病24小时内,伴有血压升高并且无心源性休克风险的患者应用静脉β-阻断剂有益;伴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者,静脉β-阻断剂可能导致的危险;合并窦性心动过速和房颤的患者应该首先迅速评价左室功能。24小时内口服β-阻断剂的推荐级别从ⅠA改为ⅠB,而伴有下列指征的STEMI患者不推荐应用静脉β-阻断剂:1)心力衰竭体征;2)低排状态;3)心源性休克危险;4)其他相对禁忌证(PR间期延长大于0.24秒,二度或三度心脏阻滞、活动性哮喘,或气道高反应性疾病)。但是,应该及时评价(24小时后)患者在长期二级预防中应用β-阻断剂的可能性,并逐渐增加剂量。
    2.STEMI再灌注治疗与PCI
    再灌注的整体目标是将总缺血时间控制在120分钟内,最好是60分钟内。能进行PCI的医院应90分钟内进行直接PCI(推荐级别由ⅠB上升为ⅠA);而不能进行PCI的医院,可以选择立即转运;也不能转运到PCI中心并在90分钟内进行PCI的患者,应该在30分钟内进行溶栓治疗(推荐级别由ⅠA改为ⅠB)。随着美国D2B项目的开展,目前对于D-B时间的要求更加严格,很多医院经过优化流程后PCI时间缩短到了60-70分钟。传统的D-B时间有所变化,如果由EMS转运,则建议应从EMS到达急救现场开始90分钟。90分钟内再灌注并不是理想的时间,再灌注的延迟应该尽量的短。同样如果患者转运PCI,也应该从急救现场的时间开始计算。缩短PCI时间的重要措施是院前急救系统的心电图。
    ASSENT-4 PCI等大规模最研究及多项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与直接PCI比较,全量溶栓药物易化的PCI使死亡率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糖蛋白Ⅱb/Ⅲa易化PCI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也都没有优势。指南明确有计划的进行全剂量溶栓治疗后PCI可能有害。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考虑非全量纤溶药物的易化PCI,高危患者不能在90分钟内行PCI;出血风险低(年轻,无控制不良的高血压,体重正常)。
    对于溶栓治疗仍后存在心源性休克,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肺水肿,以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无论溶栓时间多长,只要有益且适合就应该造影并进行PCI。此外,对于临床判断溶栓失败的患者,应该进行补救性PCI,溶栓后90分钟是评价是否需要进行挽救PCI的最佳时间。除了持续的缺血症状外,如果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落没有超过50%是判断溶栓失败的理想方法。补救性PCI的最新证据来自MERLIN研究和REACT研究以及3个荟萃分析。荟萃分析发现补救性PCI的获益部分被卒中并发症抵消。因此,前壁或下壁梗死伴有右室受累或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患者通常预示患者的危险较高,而无症状、ST段回落或下壁梗死仅仅局限于3个心电图导联的患者不需常规造影,对于分支血管的PCI也不能改变预后。如果患者存在进一步介入治疗或手术的禁忌症或患者不愿进行干预,也无需进行冠脉造影。
    2006年公布的OAT研究和TOSCA-2研究为是否需要晚期再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提供了证据。OAT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后3-28天(理论上从症状发作到造影的最短时间是24小时)并且病情稳定的患者,开通完全闭塞的血管与优化的药物治疗比较并不能降低死亡率。TOSCA-2和DECOPI研究尽管PCI组1年的血管开通率较高,但是没有明显改善心功能,仅有部分患者获益。对于STEMI超过24小时的患者,可以考虑对存在明显狭窄的梗死血管进行PCI,而完全闭塞的梗死动脉伴有一支或两支血管病变,如患者没有症状,血流动力学和电稳定,没有严重的缺血,不建议进行PCI。不再建议溶栓后的患者常规进行PCI。 
    3.再灌注的辅助治疗
    由于多项重要的临床试验和多种新型抑制凝血瀑布的药物发现,将“抗凝血”治疗替代“抗凝血酶”治疗。新增建议有溶栓的辅助抗凝和已接受抗凝治疗后进行PCI的抗凝治疗。溶栓治疗的患者应该给予抗凝至少48小时,最好在整个住院期间应用,最长8天。可选择普通肝素,因为导致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危险增加,如果超过48小时最好选择低分子肝素或磺达肝癸钠。EXTRACT-TIMI25研究在20506例STE MI患者中比较了依诺肝素与普通肝素对于溶栓治疗患者的疗效。该研究中为了减少出血并发症,采取了新的剂量调整方案,年龄小于75岁,初始剂量为30mg静脉推注,15分钟后给与皮下注射1.0mg/kg,每12小时一次;如年龄大于75岁,不给与初始静脉推注,皮下注射0.75mg,每12小时一次,如果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不论年龄,均给与1mg/kg,每天一次。住院期间持续给予维持剂量,最长8天。磺达肝癸钠(血肌酐水平小于3.0mg/dl)初始剂量2.5mg静脉,随后皮下注射2.5mg每天一次。住院期间给予维持剂量,最长8天。OASIS-6研究证实磺达肝癸钠治疗STEMI患者优于普通肝素和安慰剂。
进行PCI的患者,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