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 |
研究表明,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各种生理机能诸如体温、心率、血压、摄氧量、激素分泌、尿液中钾和儿茶酚胺的排泄量等,在一天24小时内均有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昼夜周期生理节律。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24小时血压改变表现为一个“双峰一谷”曲线,即夜间血压水平较低,清晨觉醒后血压迅速增高,于10-12时达到峰值;此后血压逐渐降低,但日间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夜间血压进一步下降,于凌晨3-5时达到谷值。自从1988年O’Brien首先报道了血压昼夜节律的分类,10多年的研究表明,非杓型节律对高血压的预后有不良影响,而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在健康人群并不多见,但在高血压病人中明显增多。因而,在降压治疗的同时应纠正非杓型节律使之成为杓型节律。
血压昼夜节律促成高血压时间学诞生
文章来自:心血管网http://www.365hear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