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保健 |
一、时间治疗学原则
二、血压的昼夜节律
三、血压昼夜节律的临床意义
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与杓型高血压病患者相比,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左室壁更厚、心肌重量更重、大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面积更大、反映大动脉弹性或顺应性减退的脉搏波传播速度更快。高血压病时血压昼夜节律具有独立于血压水平的预后价值,是评估高血压病靶器官受损害有价值的指标[3-4]。因而,在高血压病的治疗和靶器官损害的防治中,应注意纠正血压昼夜的节律异常。
四、影响血压昼夜节律性的因素
研究表明血压的这种节律性变化是受神经体液调控的,这些神经体液因子主要是儿茶酚胺、肾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II
及醛固酮等,研究表明,这些神经体液因子的活性也和血压一样,呈节律性变化,即清晨6AM~12AM活性明显升高,随后逐渐下降至最低点[5-6]。
五、高血压病的时间治疗学
文章来自:心血管网http://www.365heart.com
四、影响血压昼夜节律性的因素
五、高血压病的时间治疗学
文章来自:心血管网http://www.365heart.com
后一篇:正常高值血压的危害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