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注降压质量,丰富抗高血压治疗的内涵

(2007-11-09 13:25:08)

     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即便是轻度血压升高,甚至正常高值(收缩压为130-139 mm Hg,舒张压为85-89 mm Hg)或高血压前期(收缩压为120-139 mm Hg,舒张压为80-89 mm Hg)者,脑卒中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也显著高于血压处于理想水平者(< 120/80 mm Hg)。但高血压是一个可有效控制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使用各种有效的降压治疗药物降低血压,可显著减少脑卒中、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
   
    目前推荐使用的各种降压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均可通过降低血压发挥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作用,但这些药物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获益大小有所不同。譬如,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能够更有效地预防脑卒中,与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相比有大约10%的优势,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比有大约20%的优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则在预防心肌梗死方面有一定优势,在其它降压药物中,只有分子长效的钙离子拮抗剂氨氯地平与之有相似作用。此外,也有研究发现血管活性药物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能够更有效地预防肾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因为降压药物之间的这些差别,有学者提出了所谓“降压外获益”的概念,并被企业用来促进其商业活动。这种所谓的“降压外作用”更准确地说是“诊室测量的肱动脉血压之外的作用”,完全没有考虑到血压的复杂性,也忽视了降压质量,未能充分考虑过去十余年中血压测量领域的许多重大进展。实际上,药物之间的差异很可能只是降压质量的差别所致。在评价降压质量时,至少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整个动脉系统的血压,而不是单纯的肱动脉血压:
    
   
 

文章来源于:http://www.365heart.com/

点击查看全文: http://www.365heart.com/shownews.asp?id=172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