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病病人在我国大约有1.2亿。其控制率不足5%,高血压病主要的靶器官损害涉及动脉、心脏、肾脏、脑、眼底等组织和器官.其中最重要的是心脏以左室肥厚.造成的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和,心力衰竭.以及血管重构引起的心、脑、;肾、视网膜的并发症.颈动脉硬化都是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1999年10月我国发布的“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中指出.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在降压的同时对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进行防治调摄.基于高血压病是生物一社会一心理医学模式中一个典型疾病.个体特征性较强。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性格、心理状态、饮食习惯、社会环境、气候季节变比、证候特点、遗传等多种因素.制定有效的调摄措施.在使用稳定降压药的同时,注重整体调节,改善症状.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逆转靶器官损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也是医生指导病人必须注意的根本问题、
一、养心性
自古以来,中医十分重视以“养心性.顺自然”为准则.养心性的宗旨是保养正气.用意志来调控白己的情感和行动。《素问.宣明五气论》中“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睥藏意。肾藏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心“在志为喜”,肝“在心为怒”,脾“在心为忠”。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的对应关系。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变化,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反应.一旦过激或持久反复的刺激.则成为致病因素.直接伤害相应脏腑。大惊卒恐伤心肾,忧思太过伤心肺.现代医学也证实.强烈的精神刺激和持久的紧张状态,首先影响到心血管系统,使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量增多.脂类物质易在血管壁上积聚.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胃扬功能紊乱.食欲减退.抵抗力下降.健康受损:高血压是肝肾阳亢阴虚为主证候.病变早期以肝阳偏盛为主,表现以肝阳上亢,挟痰挟火并走于上.遇事恼怒.肝阳暴张.引起头晕、头痛.血压上升等症状.故称上实.而下虚为肾阴虚损.不能滋养肝木.最后导致阴阳两虚.痰瘀互结.诱发心悸、胸痹、真心痛和中风重证。
人生在世.孰能无求.细观”志闲而少欲”,“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这些养心性缄言,无外乎生活上要朴素。做到“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幕”.这样就可以达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境界。
二、顺自然
文章来源:心血管网 http://www.365heart.com/
点击查看全文 http://www.365heart.com/shownews.asp?id=1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