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二十多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证据已充分的表明:高血压是中国人群最重要的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中国人群中至少20%的急性冠心病事件、近40%的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和59%的出血性脑卒中事件可归因于高血压。同时,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是代谢综合征链中的一环,其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是全身代谢异常的共同结果。绝大部分高血压病人同时伴有多种其他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代谢异常,如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血糖异常和内皮功能异常,因此仅仅控制血压还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他们发生心、脑、肾和周围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对这些代谢异常的综合治疗才可标本兼治,降低高血压病人的总体危险。对此,由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立项,组织在全国部分省市开展了高血压多重危险因素状况调查及筛查工作,初步结果如下:
一、调查高血压患者基本情况
本调查在五个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共调查患者5021人,其中男性2492人(49.6%),女性2529人(50.4%)。一级医院2234人(44.5%),二三级医院2787人(55.5%)。心血管专科2524人(50.3%),普通内科2497人(49.7%)。年龄最小18岁,最大90岁,平均年龄62.21±12.00岁,其中>60岁者2764人,占55.2%,≤60岁者2247人,占44.7%。所有患者的平均体重指数24.85±3.44Kg/m2,高血压病程平均11.32年,平均收缩压140.23±17.45mmHg,平均舒张压83.61±11.64mmHg,平均心率75.33±9.21次/分。
二、患者高血压诊治情况的分析
所有患者中,近60%因为高血压到医院就诊的时间间隔在2个月以内,13%的患者3-6个月就诊一次,但也有患者就诊频率<1-2次/年。42.6%的患者每个月至少自己测量血压一次,44.5%的患者每次就诊时测血压,12.9%的患者每年测量血压<1-2次。
2周内规律服用降压药物的比例达到84.7%,3.2%的患者间断服用降压药物,另11.7%的患者未服用降压药物。按照2005年高血压防治指南将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分级,血压已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为45.2%,I、II、III级分别为37.6%、13.5%和3.6%,在本调查的高血压患者治疗率达到84.7%,血压达标率为45.2%。不同级别医院就诊的患者达标情况相似,规律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达标情况则明显好于未规律用药或未服药的患者。如图所示。
文章来源:心血管网 http://www.365heart.com/
点击查看全文 http://www.365heart.com/shownews.asp?id=1782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