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妈读《接纳孩子》
(2010-10-25 11:19:25)
标签:
接纳孩子批评后果零食宽容7k7k育儿 |
分类: 静思随笔 |
乐妈读《接纳孩子》
书摘:直接批评孩子,从来都不能达到让孩子认识错误的目的,而是往往适得其反,我们平静地告诉孩子,“你这样做,会导致……后果”。孩子的注意力会集中到自己的行为上;我们大惊小怪地指责她,甚至严厉地要求她认错,孩子的注意力就集中在我们的负面情绪上,并且由此而本能地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来保护自己,却忘了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导致我们生气。他们将本来应该运用自己身上的能量,转而应用到对付成年人的情绪和保护自己受惩罚上来,也会因此感觉自己是个一个很糟糕的人。
对自己感觉好的人,改正起错误来,易如反掌。而对自己感觉很糟糕的人,面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往往感到无能为力。如果我们宽容孩子,允话他们犯错误,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当,鼓励他们下次做得更好,那么孩子感觉自己被理解被接纳,感觉自己是有能力把握自己生活的人,也会有信心改进自己。
乐妈的反思:~~:
午餐时间到了,可是乐乐又打开抽屉拿出面包来要吃,乐爸劝说她,马上要吃饭了,不可以吃面包。而且因为这几天乐乐频频闹肚子尚不明确到底是什么食物导致她吃完就拉。乐乐不听,她最近常常是这样子,对爸爸妈妈的任何话语都几乎充耳不闻。直到爸爸拿起衣架子要打她,她才发作——开始哭,还哭着说,我要吃面包,我就要吃面包,我不吃饭!他们僵持着,一个在吼,一个在哭,父女俩都是气鼓鼓的。我于是走过来做了回“和事佬”(我很少这么做的)牵着乐乐走出房间,让她等着我把菜炒好了吃饭。乐乐哭着说,爸爸生气了,他欺负我!我一边帮乐乐擦汗、擦眼泪一边安慰她说:爸爸说不能吃面包你不听他的,所以他生气了,等会儿要跟爸爸说对不起。等乐乐稍稍平静下来,乐爸大概也过了气头上,乐乐跑过去要跟爸爸抱抱还要亲亲爸爸。就这样没事啦!
我在想,如果当时我被人棒喝着要将自己想要吃的东西放下,我的表现应该会和乐乐一样,很委屈,可是自己又没有道理可讲,要怎么办?只能耍赖——哭。还好,这次妈妈来的及时给了她一个台阶下,没再嚷嚷着要吃面包,而是耐心的等待着吃饭。
晚餐时间重演了这一幕,爸爸不在现场,换作是妈妈和乐乐对阵。乐乐拿着面包自己慢慢地撕开自个儿躲着吃掉了,我当时也很生气,但没有怒吼着一定要让她放下,只是很严肃的提醒她:如果她在饭将这个面包吃了,那么未来一个月都别要想吃零食了,请她考虑清楚。显然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接下来的一周要严格的控制乐乐小朋友的零食,要让她对自己的行为承受应有的后果。
而且,不可以在家里为她储备零食。家里现有的几个面包都是几天前乐乐忽悠奶奶帮她买的,那天还要在外面吃完了再回家呢,因为怕妈妈说、怕妈妈打屁股。
我有时候在想,乐乐在心里一定恨死妈妈了,即便妈妈没有动手打她或者说她,身边的人随时随地都在提醒她妈妈可能会打她或者说她的。比如,乐乐小朋友洗手时一边玩一边洗,爷爷提醒她,你当心妈妈来打你啊!
老天爷,我真是冤啊!对于喜欢玩水的乐乐我是习惯于她一边玩水一边洗手的,只是天凉了会提醒她,水凉当心感冒或者当心把衣服袖子弄湿了之类的。反而是爷爷奶奶一见乐乐小朋友洗手就会唠叨:水都流走了浪费啦,洗手嘛玩什么呢之类。乐乐对这些废话从来都是充耳不闻的。
因为我知道:
家长少说废话,孩子才会认真对待对你有用的话。
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很精密的过滤系统,听得多的话她自然而然的直接过滤掉了,多说是无益的。
乐乐和妈妈是很相似的人,很不愿意接受不同意见、更不愿意接受批评的,虽然从心里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可是要在当下被逼着承认错误,那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还强加于孩子身上,实在是强人所难。
乐妈提醒自己: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宽容对待孩子和自己,一切事情都会顺利得多。
昨天午睡前,乐乐在玩7K7K做蛋糕的游戏,游戏中乐乐回头叫了一声“爸爸”,爸爸:嗯,什么?
乐乐:没什么,只是问问而已。那一刻我和乐爸相视掩面而笑,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