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奇文共赏之

(2012-07-12 02:50:41)
标签:

杂谈

    奇文共赏之!绕来绕去,还是“勇气”不够,没敢把《浮沉》电视剧片头“根据崔曼莉同名小说改编”几个字删掉。可怜啊!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2/2012-07-12/134087.html 

    小说改编电视剧,改的是好是坏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事。改编很辛苦,编剧同样劳心劳力。但玩弄语言游戏并利用宣传,把“改编作品”说成“写作品”,作家的文学原创,是否需要一个基本尊重。《浮沉》自2008年出版以来,也算略有影响,但尚且如此,真不敢想像其他。谢谢支持。(转自我的微博)

 

            鲍鲸鲸23岁写《浮沉》:职场生存法则都是扯淡

2012年07月10日11:15
来源:沈阳日报

  她的第一个电影剧本是《失恋33天》,她写《浮沉》的时候只有23岁,日前电视剧《浮沉》热播,本报记者采访了这位非凡的“80后”——

  当观众从婆媳矛盾中“挣扎”出来后,一头扎进一部叫《浮沉》的电视剧。它给当下疲软的荧屏注入了强心剂。让人意外的是,大受欢迎的《浮沉》编剧竟然是没有任何职场经验,1987年出生的一个女孩子鲍鲸鲸。7月9日,记者通过电子邮件采访了鲍鲸鲸。

  “年轻时做一件这样的事很值”

  “我平时看的书很杂,不喜欢小女生缠缠绵绵的东西,劳伦斯·布洛克的马修·斯卡德系列、《神经外科的黑色喜剧》、讲物理学的《别闹了,费曼先生》,还有《心电图速成指南》这种教科书都在我的最爱书榜上。”虽然《浮沉》的世界与这位小女生如此遥远,但“杂家”鲍鲸鲸并没有抗拒。“只是希望在我23、24岁的时候,能做一件这样的事儿,以后想起来会觉得很值。”

  为了《浮沉》,鲍鲸鲸认真做了很多功课。比如对外企、国企人员的大量采访,向经济学家吴晓波讨教等等。很难想象之前鲍鲸鲸对国企改制的历史知识却几乎为零,“在这方面做的功课比商战、销售要多。这段历史对很多‘80后’是段空白的记忆,庆幸有机会可以稍微写一写我生活的这个时代,这也算是一种责任感。”

  “我想还原一个真实的职场”

  很多人想不明白,这个大学毕业只上过一个月班的她为什么对职场了如指掌,这也是当初很多人反对鲍鲸鲸担任《浮沉》编剧的原因,只有导演滕华涛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说:“编剧更重要的是想象力,想象力是所有好故事的基础。”

  在她手下,飘在大城市里的小白领爱情、外企大龄女销售遭遇的隐恋与逼婚、职场菜鸟与中年大叔、“高富帅”之间的情感波澜都变得真实而动人。“写之前我会先把人物关系捋清楚了。我甚至会根据自己对人物的想象,请朋友把这些人物先画出来,放在电脑后边,标签上他们的年龄、身份、血型,讨厌什么、喜欢什么等等,把他们完全想象成自己认识的人,是真实的存在。写的时候我就把门一关,屋里只剩下我和他们,对他们的印象稍微有点模糊就停下来,把他们找出来‘聊天’。”

  “职场闯荡,不该因为别人而降低自己的底线”

  很多反映职场的文艺作品都被年轻人称为“职场攻略”或“职场生存法则”,对此,鲍鲸鲸表示,“我觉得职场生存一定是非常个性化的经历,你是什么人,你的职场就是什么样子。所谓职场生存法则都是扯淡。”

  鲍鲸鲸在职场呆了半年,她认为:“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算计,就会有人性的自私与黑暗出现。但我宁可相信,职场也会有特例。在职场闯荡,我们不该因为别人而降低了自己的底线。那样,也许有一天我们回头时,还能看见原来的那个自己。我希望剧中乔莉能坚持下来,也希望这部电视剧能让那些在社会上坚持自我的人觉得自己是有队友的。”

(责任编辑:坑娟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致读者:
后一篇:再致读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