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行/见闻学堂岗圣庙新乡河南旅游 |
分类: 风景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的祖上是宋国贵族,因避内混,迁居鲁国。孔子一生勤 奋好学,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在政治思想上卫护奴隶制,主张“仁”和“礼”。孔子少年家贫,青年时代做过小官,55岁时做过鲁国大司寇。 因与掌实权的季桓子政见不同,孔子弃官出走,开始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他先后到过卫、鲁、郑、宋、陈、蔡、楚等国,力图使其政治主张得到实施,但未受到各国 国君的重视。以后,他专事教育和典籍的编订整理工作,成为我国古代私塾教育的开创者。学堂岗圣庙就是孔子在卫国讲学之处。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06/03/14/2/2006031413563731547.gif
学堂岗圣庙在今长垣县城城北5公里处,是后人为纪念孔子在此讲学而建。唐宋时期规模宏大,元代毁于战火,明天顺年间(公元1459年)重新修
建,后又多次增修,主体建筑是棂星门、大成殿、杏坛亭、二亭、深造堂等。大成殿内奉着粉金饰玉、抚琴而坐的孔子像,两旁站立仲由、曾晰、冉有、公西华四大
弟子。大多数建筑已毁,现仅存杏坛亭和古碑刻6通。杏坛亭位于庙的正中间,建在高2米的台上,平面呈四方形,亭高6米,为四角攒尖灰瓦(间以少量琉璃瓦)
顶,由12根木柱支撑,外建回廊,亭中有杏坛碑1通,碑高1.99米,宽0.77米,碑额篆书“杏坛”二字,形制与山东孔庙“杏坛碑”相同。其他碑刻重要
的有“透影碑”2通,一为“长垣县重修学堂岗记”碑;一为“重修学堂岗文庙”碑,为长垣籍明代兵部尚书、山西按察使、吏部尚书撰文。整个庙宇占地1200
平方米,坐北朝南,院中松柏参天,含烟吐翠,景致极佳,俗称“北坛亭”,为“长垣八景”之一。现在,学堂岗圣庙经过整修,又开始以新的面貌迎接四方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