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劳和苇鹀—琉璃河

标签:
索尼a9摄影爱好图片欣赏原创摄影琉璃河 |
分类: 动物篇 |
拍摄时间:2022年11月25日
拍摄地点:北京的琉璃河
用索尼A9机,索尼红圈200-600镜头
农民拍摄,xzll后期整理
p1.棕背伯劳(学名:Lanius
schach)属于中型鸣禽,是伯劳中体型较大者,体长23-28厘米.喙粗壮而侧扁,先端具利钩和齿突,嘴须发达;翅短圆;尾长,圆形或楔形;跗跖强健,趾具钩爪.头大,背棕红色.尾长、黑色,外侧尾羽皮黄褐色.两翅黑色具白色翼斑,额、头顶至后颈黑色或灰色、具黑色贯眼纹.下体颏、喉白色,其余下体棕白色.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夏季可上到海拔2000米左右的中山次生阔叶林和混交林的林缘地带.主要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在树上筑碗状巢,产卵4~9枚,由雌鸟孵化约15天,雏期约15~18天,双亲哺育.分布于西亚、中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p2.楔尾伯劳(学名:Lanius
sphenocercus),是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全长255-315mm,喙强健具钩和齿,黑色贯眼纹明显,是伯劳中最大的个体.上体灰色,中央尾羽及飞羽黑色,翼表具大型白色翅斑。尾特长,凸形尾..楔尾伯劳主要栖息于低山、平原和丘陵地带的疏林和林缘灌丛草地,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主要以昆虫为食,也捕食小型脊椎动物.
p3.栖息环境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夏季可上到海拔2000米左右的中山次生阔叶林和混交林的林缘地带.有时也到园林、农田、村宅河流附近,活动.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红色名录保护级别:中国三有保护鸟类: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p4.栖息环境楔尾伯劳主要栖息于低山、平原和丘陵地带的疏林和林缘灌丛草地,也出现于农田地边和村屯附近的树上,冬季有时也到芦苇丛中活动和觅食.保护级别楔尾伯劳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楔尾伯劳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注
相关文字资料来源网络
我的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