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台湾宝岛行(续2)·拜访邵族-品尝阿里山茶


标签:
松下gf3台湾旅游摄影爱好 |
拍摄时间:2012年2月7日
拍摄地点:阿里山
用松下GF3机,徕卡14-42镜头拍摄
p1.进门时邵族长者与游客们一一拍掌问候!
p2.邵族台湾原住民族.主要聚居在南投县日月潭畔的日月村,原被错归为邹族的一支.清朝康熙年间为其极盛时期,势力范围包括台湾中部山区(集集、中寮、水里、鱼池、埔里一带).雍正期间因番汉冲突而遭官方打压,开始没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渔猎、农耕、山林采集维生.宗教信仰的核心是祖灵信仰,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公妈篮」(祖灵篮),内盛祖先遗留之衣饰,代表祖灵的存在,是邵族所特有的宗教呈现方式,凡是族中之重要祭典都以「公妈篮」为供奉对象.「先生妈」(即女祭司)职司服侍最高祖灵和氏族祖灵,她为族人告解、驱魔除秽,求取平安,是邵族宗教和精神生活的支柱.「杵音之舞」为丰年祭里的一大特色.手工艺方面,以水沙连达戈纹布闻名.人口约379(2003).
p3.品茶室里的邵族姑娘(感谢徐明拍摄).邵族人口约283人.居住在日月潭畔的日月村和水里乡顶村的大平林.2001年8月8日台湾行政当局将其定为高山族第10族.邵族的生活方式是渔猎、农耕和山林采集为生,农业作物主要是板栗、蕃薯和花生为主.杵音之舞是邵族丰年祭中重要组成部分,“湖上杵声”成为日月潭八景之一.此外还有播种祭、狩猎祭、拜鳗祭、丰年祭等.宗教信仰是祖灵信仰,分为最高祖灵和氏族祖灵.族内流行的手工艺品为自己揉制的皮革和自己纺织的麻布.邵族(Ita Thao,原义是「人」)为台湾原住民的一支.聚居於南投日月潭一带.根据邵族的口传历史,据说祖先是追逐白鹿翻越阿里山而来.人口甚少,因此学界对於该族是否应该归属于邹族(Tsou)的一支,一直有争议;另一方面由于和汉族接触较早,也曾被归类为平埔族,但该族到底是属于「高山族」或者是「平埔族」学界并无定见.从文化,,服饰,,体质等特征来看,,邵族均和邹族人不同,卲族族人自己不但否认他们是邹族且发起正名运动.在2001年政府正式承认邵族为原住民部族之一.邵族人深受祖灵信仰之影响,敬畏自然,但近百年来受到日治时期日本人以及汉人的移入,使原有的土地以及文化风貌受到了很大的改变.九二一大地震後族群人数由数千锐减至300人左右,是台湾人口最少的原住民族群,地震後获台北市市长马英九安排全族暂时迁往台北市明水路居住.卲族曾经是水沙连地区最有势力的族群.水社是日治时期的主要聚落之一.现在则以德化社(Braw-baw,日月村)为中心.
p4.邵族大叔(感谢徐明拍摄)地理分布邵族分布在日月潭周围地区,也就是旧称「水沙连」的地方.相传邵族的祖先在追逐一只白鹿时,无意间来到了日月潭,发现周遭风光明媚且资源肥美,是个可让子孙世代生存的地方,于是举族搬迁于此.日月潭位在台湾岛的中央,被水社大山、卜吉山、益积山、潭头山、松柏仑山、猫兰山……所围绕,隶属于南投县鱼池乡,乡内山岳甚多,并散布着大大小小十多个湖泊,构成台湾少见的镜湖景观.日月潭区含括水社、日月两村;邵族人口最集中的「德化社」(Barawbaw),即属于日月村.另外,头社系统的邵族则位于南投县水里乡坎顶村的大平林.邵族目前人口约二百八十多人,是台湾原住民族族群中人口最少、汉化较深的一族.
p5.文化特质(一)海陆兼具的产业文化:邵族的居住地虽然不靠海,但因为世居于日月潭畔,所以发展出海陆兼具的产业文化,而渔产也是邵族人重要的食材来源.邵族的生产方式主要为捕鱼、打猎和山田烧垦,渔业在邵族的重要性仅次于农垦业,其渔猎的方法相当多,如「浮屿诱鱼法」、「鱼筌诱鱼法」、「毒鱼」、「网鱼」、「罩鱼」……等,都足以显示邵族渔业的发达.乘坐独木舟的邵族人.
p7.图为品茶室里的邵族姑娘(感谢乔老师拍摄)文化特质(三)邵族盛名的湖上杵歌邵族最为外人所熟知的莫过于「杵歌」了,而如今也发展成专业的表演歌舞艺术,并列入日月潭的八景之一、世界的38首著名民歌之中.「杵歌」包含「杵声(杵音)」和「歌舞」两部分;以杵击石,发出叮叮咚咚声即是「杵音」,再加上敲击动作与朴素的歌声,就形成「杵歌」了.「杵歌」多由邵族妇女所演奏,由于节奏强烈,因此为多数人所喜爱.
p8.图为品茶室里的邵族姑娘.文化特质(四)特殊的交通工具---独木舟.独木舟是少邵族特殊的交通工具,是将整支树干挖空制成的,邵族人称为Ruiza,据说是邵族祖先受潭中的猴子所启发.独木舟对邵族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在潭中载人、捕鱼、运货都非常方便、适宜.
p9.图为品茶室里的邵族姑娘们,载歌载舞迎接游客们.文化特质(五)祖灵的住所---祖灵篮.祖灵信仰是邵族的宗教特色,也是台湾原住民族族群的信仰基调,而邵族人更将祖灵信仰实体化,创造出「公妈篮」,也称之为「祖灵篮」.「祖灵篮」中盛放的是祖先遗留下来的衣服、饰品、珠宝,年代越久远则放在越上层,藉以代表祖灵的住所.邵族的每一户都会有一只「祖灵篮」,通常摆置在神桌上或离地约两公尺的壁上.
p10.图为品茶室里的邵族姑娘们与游客载歌载舞欢聚一堂(感谢乔老师拍摄)祖灵信仰邵族宗教信仰的核心是祖灵信仰,亦即最高祖灵pacalar和氏族祖灵,祖灵能庇佑族众,让族人平安健康,并且赐福给族人,使其代代繁衍并生生不息;当族众从事农作时,祖灵能使农作丰收,当族人从事狩猎或渔捞时,祖灵能够让族人得以丰猎,所以族人遇有困难时,便向祖灵祈求.遇有祭仪时,即恭请祖灵驾临祭场,接受族众的奉献与祈福.最高祖灵pacalar居住在光华岛的大茄树上,是最具权威的神,其能驱除恶灵,是女祭司求巫的祖师.而氏族祖灵则为各氏族的始祖.邵族人深受祖灵信仰的影响,敬畏自然,但近百年来受到日据时期日本人的教化以及汉人的移入,使原有的土地以及文化风貌受到了很大的改变.
p11.图为品茶室里的邵族姑娘们与游客互动游戏.年度祭典播种祭(Mulalu pisaza)播种祭通常自农历三月一日开始,为期四天.在第一天的清早,各户的户长都会带领一名孩童上山做象征性的播种,而上山的大人和孩童这一天都不能吃盐,否则将会使植物枯死.而播种祭的前三天,全家的食物都不能加盐,言行也必须谨慎.狩猎祭(Matancun)固定在每年的七月十五日举行.今日的狩猎祭已不上山打猎.丰年祭(Mulalu malhaqitan)在每年农历八月一日开始,持续十八天至二十一天,是邵族最重要的祭仪.丰年祭主要含括“选出炉主”、“舂石音”、“擦平安”、“除祟祝祷”、“钻木取火”、“拜年饮酒”、“拜酒糟”、“摃角齿”、“盖祖灵屋”、“牵田”、“甜酒祭”、“祖灵出巡”、“烧祖灵屋”……等等仪式.
p12.在邵族的品茶室里,小伙向游客推销产自阿里山地区的野灵芝.
p13.真假野灵芝邵族小伙教你辨别.
p14.图为品茶室里的邵族姑娘们(感谢东东拍摄)高山茶概述高山茶产区嘉义县嘉义县是当前台湾生产高山茶的重要产区,种植的区域,以梅山乡、竹崎乡、番路乡及阿里山乡等四个山区乡镇为主.梅山乡百分之九十属于山区,茶园主要分布于梅山乡山区之太平、龙眼(龙眼林尾)、店仔、樟树湖、碧湖、太兴、瑞里、瑞峰、太和及太兴等村落,目前茶园面积总数约10,000公顷,海拔介于900~1,400公尺之间.梅山乡龙眼村(海拔约1,200公尺)更是台湾高山茶的.而此地种植的茶树,以青心乌龙为主.竹崎乡、番路乡及阿里山乡,产茶的村庄大多位于阿里山公路旁,如濑头、隙顶、龙头、光华、石桌、十字路、连邦、里佳及丰山等山地部落.而这些村落所产制的茶品,对外通称阿里山茶.
p15.图为品茶室里的邵族姑娘(感谢徐明拍摄)阿里山珠露茶阿里山珠露茶产于台湾嘉义县竹崎乡.竹崎乡位于嘉义县东方,是台湾新兴的高山茶产区.此地海拔约1400公尺左右,终年云雾缭绕,土壤又属于红土,故非常适合茶叶生长.所生产的珠露茶因特别的种植环境及优良气候条件,所以风味独特,辅以完全手采嫩菁及独到的焙制技术,使阿里山珠露茶广受好评.本茶产自竹崎乡石桌地区,是最顶级珠露茶的故乡,入口即有一股高山茶特有的幽雅香气,与清纯甘润的滋味,是不可多得的台湾好茶.
p16
p17.图为品茶室里的邵族姑娘(感谢徐明拍摄)阿里山高山乌龙茶阿里山高山乌龙茶产地在台湾嘉义竹崎乡海拔1400公尺的高山上,终年云雾缭绕,所栽培出来的茶叶味道清新自然,最大的特征就是香气甘醇且相当耐泡!阿里山高山气候冷凉,早晚云雾笼罩,平均日照短,茶树芽叶苦涩成分降低,进而提高了茶叶的甘味.同时因日夜温差大的缘故,茶树生长缓慢,茶叶芽叶柔软,叶肉厚实,果胶质含量高等等,这些都是阿里山高山茶所展现出的特性.1200到1600公尺的海高度、日夜温差大,正是茶树生长的好环境,同是台湾著名的鸟龙茶系的珠露茶,是阿里山的特产茶,坚持软嫩的茶菁100%手工采收,加上独特的烘茶,卷出外观是翠绿色的半球状茶叶,茶汤蜜绿色,入口则有高山茶特有的香长和甘润.
p18.邵族人生活用具展示
p19.得到一张邵族名片.
p22.起源争议观点(二).说法为:邵族目前是台湾少数族群中人口最少的一族,人口近三百人,居住在日月潭畔,事实上已经汉化、母语流失到可以判断为灭族,其来源难以考据,根据阿里山邹族的口传历史,认为邵族是其受到地形阻绝、而母族又已绝灭,因而失去联系的伊姆兹大社之旁支,1999年邵族正式提出名列台湾原住民族第十族的要求,亚磊丝协助策划了在日月潭举行的第一轮观光季活动,这应该是邵族的美事,但在接触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到当年的策封王爷和族内世袭长老之间存有极大的鸿沟,要整合一件属于邵族共同认同的事并非易事,邵族(Ita Thao,原义是“人”)为台湾原住民的一支.聚居于南投日月潭一带.资料讲:“根据邵族的口传历史,其祖先是追逐白鹿翻越阿里山而来”.对于该族是否应该归属于邹族(Tsou)的一支,学术界一直有争议.
p23.起源争议另外一种观点:由于邵族和汉族接触较早,,也曾被归类为平埔族,但该族到底是属于“高山族”或者是“平埔族”学界并无定见.从文化,服饰,体质等特征来看,邵族均和邹族人不同,卲族族人自己不但否认他们是邹族且发起正名运动.2001年台湾“政府”正式承认邵族为原住民部族之一.邵族人深受祖灵信仰的影响,敬畏自然,但近百年来受到日本入侵时日文化影响及汉族文化影响,原有土地及文化风貌改变很大.“九二一”大地震后,族群由数千锐减至300人左右,成为台湾人口最少的原住民族群;地震后,曾经当时的台北市市长马英九安排全族暂迁台北市明水路居住.邵族的先辈与台湾权贵们有着密切的交往:比如,蒋介石本人及妻子宋美龄都与酋长们交往甚厚---“王爷”的称号据说是蒋介石当初给“封”的,因为现在的邵族已是该民族的第四代人了!
p24.美女与台湾特有的民俗-电音三太子合影(感谢美女出镜).电音三太子就是用电子音乐伴奏,哪吒三太子大神像随着音乐跳舞.这种艺术形式近几年在台湾地区比较流行.基本内容电音三太子特别讨人喜爱的三太子从传统步伐改跳舞时,被老一辈的骂说不伦不类,但因为跟参与庙会的信众玩成 一片,把传统表演变成嘉年华式的表演,受到各观看庙会活动民众的欢迎,也引发一阵电音三太子风潮,类似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背景音乐:《高山青》-邓丽君
注
相关文字资料来源网络
相关博文:
魅力台湾宝岛行(续1)·乘坐森林小火…
魅力台湾宝岛行(终结篇)·沿途景致… 2011-12-27
08:12
魅力台湾宝岛行(三十五)·参观台北…
2011-07-01 08:12
魅力台湾宝岛行(三十四)·花莲沿途…
魅力台湾宝岛行(三十三)·独特的野…
魅力台湾宝岛行(三十二)·参观中正…
魅力台湾宝岛行(三十一)·蒋介石慈…
魅力台湾宝岛行(三十)·参观中正纪… 2011-03-09
10:40
魅力台湾宝岛行(二十九)·独特的野…
魅力台湾宝岛行(二十八)·小油坑-火…
魅力台湾宝岛行(二十七)·士林夜市…
魅力台湾宝岛行(二十六)·士林官邸… 2011-01-03
09:38
魅力台湾宝岛行(二十五)·奇观水往… 2010-12-14
08:32
魅力台湾宝岛行(二十四)·离岸绿岛-… 2010-11-28
10:08
魅力台湾宝岛行(二十三)·漫游太鲁…
魅力台湾宝岛行(二十二)·星云大师…
魅力台湾宝岛行(二十一)·垦丁-太…
魅力台湾宝岛行(二十)·垦丁-猫鼻头景致
魅力台湾宝岛行(十九)·历史古迹-赤崁楼
魅力台湾宝岛行(十八)·垦丁-船帆石景致
魅力台湾宝岛行(十七)·音乐般的风景
魅力台湾宝岛行(十六)·历史古迹-安平古堡…
魅力台湾宝岛行(十五)·一座巴洛克风格的…
魅力台湾宝岛行(十四)·日月潭风景秀丽/下…
魅力台湾宝岛行(十三)·六合夜市的味道!
魅力台湾宝岛行(十二)·日月潭风景秀丽/上…
魅力台湾宝岛行(十一)·阿里山旁边的龙隐…
魅力台湾宝岛行(十)·友谊地久天长
魅力台湾宝岛行(九)·日月潭文武庙
魅力台湾宝岛行(八)·北回归线标志碑
魅力台湾宝岛行(七)·美丽精巧的拉鲁岛
魅力台湾宝岛行(六)·中台禅寺
魅力台湾宝岛行(五)·永远的邓丽君
魅力台湾宝岛行(四)·视觉上全新的体验
魅力台湾宝岛行(三)·国父纪念馆
魅力台湾宝岛行(二)·圆山大饭店
魅力台湾宝岛行(一)·飞往台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