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昌烈的长篇小说《资本圈》,书的封面上方有一句话,资本是一种强烈的催情剂,它是诱人的,富有戏剧性的,它无可指责又荒谬可鄙。
小说全文以赵呆呆为主线,还有他的两个同窗好友钱无忌、孙士元,他们如何在中国资本开创时代如何弄潮写得太好了,很多是我们听说过的自已也经历过的,只是我们哪个时候学校刚刚毕业没有接触的没有哪么透彻,这本书归为长篇小说类,实际上是中国资本市场刚刚起步时的真实写照。
小说中赵呆呆是一个善良、正气、宽容有胆识、有学识的人。
九十年代初期他在三产企业连续三年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收益的情况每年所得奖励也就二万元,哪时他的同学钱无忌在上海已经开始弄潮资本,他有二万元给钱无忌帮助打理,等到赵呆呆到深圳一家期货公司的时候,钱无忌已经在两三年的时间内将他的二万倒成了121万元,92年的时候国内的期货还是做外盘这应该是真实的故事,只是以小说的形式来反映。赵呆呆当时在深圳是一家外资期货公司的副总,对于盘房这块他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他想搞清楚,直到有一天他本想用自已的一百多元去豪赌一把咖啡想变成300万去救杨行长的时候,在下单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公司是跟客户在进行对赌,这一天他也将自已所有的资金亏光同时还爆仓了倒欠公司30万,这个时候他毫不犹豫的让孙士元将帮他60万买的房子卖了,只有现金30元就行,就这样他在期货上亏的光光身无分文还是孙士元给他5000元现金他离开深圳回到武汉,他在武汉舔伤,摆过地摊,做了一段时间和尚,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上海红旗股份要上市老总亲自将他捞到上海,这一次他将公司弄上市,利用内幕消息炒一只股票,自已亲自做庄炒自已公司的股票,利用钱生钱去新疆申购新股,大战327国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呈现在我们面前,90年代初做期货的人无人不知327国债,也许如书中的杨行长所说国债期货开出还不是时机,但是哪个时候的存在也是给了中国资本市场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1995年3月23日那场国债期货上多空双方的大战,几人欢喜几人愁,最后的结果中国证券之父万国证券管金生就这样进去了,这场国债期货上的对决说到底是两方观念的差异,中经开是财政部下面的,他们认为要贴息所以做多,而管金生是受过西方教育的,他的观念就认为当初合同是如何制订的不应该为此多支出就是不应该贴息,所以他做空,财政部宣布贴息后2月23号327国债暴涨,空方全面爆仓,管金生知道公司如果以151.3元结算就面临着破产,在这种豪赌的心态下,他利用交易所的漏洞在最后8分钟,砸出1056口的空单,行情是飞流直下三千尺,一下子从近152元一直到147.5元收盘,这个时候所以的多头从天堂进入了地狱,这种价位意味着多头全线爆仓,真的这一切只是眨眨眼的工夫,赵呆呆这时候也呆了自已的一个亿没了,还欠公司的,公司的自营盘也要爆仓了,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啊。最后直到11点钟交易所宣布最后8分钟的交易无效,当天结算价是151.3元,此次多空交战以多方全胜,小说中的钱无忌这个在资本市场倒腾了十年到了近二个亿的时候在这场国债事件中也亏的血本无归,同时自已将自已送入地狱,选择了从自家的30楼跳下。
小说中写赵呆呆如何坐庄股市也是很精彩的,还有小说的王大姐这个小散的心理描写真的很入微。
这实在是一本很好看的书,我知道很多故事就是真实,作者应该是亲身经历过很多,或者是身边的朋友经历过,他将这些故事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而亦。中国资本市场起步的时候真的也就是这种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走到今天,现在最起码少了很多对倒,少了很多内幕交易,但是应该还是有很多我们不知道东西,看样子真正想学些知识还是这种来的快,还有一句话说的小说除了名字是假的,其的都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