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难得有一次进城春(秋)游,旁边有家书店,我看到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摩梭了很久,终于买下了一本《家》。回到家,我和外公要求,如果期末考试成绩好,就给我买下一册,如是者一年多,才凑齐了一套《家》《春》《秋》。这一套书于我的意义,就是白月光一样的存在吧,那些鲜活的人物,一直镌刻在我的记忆里。这个故事,我想,既可以作为时代的注脚,后来者的追溯,而人性挣扎的痛伤激流潮涌的壮美,也永远不会过时。
后来,我看到过很多艺术形式的《家》,黄磊的电视剧、侯长荣周莉的黄梅戏、孙徐春茅善玉的沪剧、濮存昕的话剧……无一例外地,它们都把觉新作为了男一号,盖因这个人物身上,有更多的挣扎与无奈,更能够丰富地表现人性的各个侧面吧。而在众多版本的舞台剧《家》里,我最喜欢的,就是上海越剧院在2004年巴老百年诞辰时上演的这一出《家》。
我以为,本世纪至今,越剧可称经典的新编戏,只有三部——上海越剧院的《家》《蝴蝶梦》和杭州越剧院的《流花溪》。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必须深深地感谢吴兆芬老师,她一人独占两剧,连同此前的《孟丽君》《紫玉钗》《啼笑姻缘》《风雪渔樵》……真是足以傲视越坛。而《家》与《蝴蝶梦》尤为难得的是,在编剧、作曲、演员的通力合作之下,已经留下了一些可堪传唱的唱段,并在戏迷中多有学唱(在这点上,还有一个戏,就是浙江越剧院的《红色浪漫》,其余的,恕我一时难以想到)。惜哉,痛哉,吴编远去,谁续越章。
《家》的好,在于编剧懂戏,就像越剧《红楼梦》一样,它从纷繁的故事中抽出主线,剪除冗枝,着力刻画了两组青春的爱情悲剧,把越剧善于抒情的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剧本中,充满了对照,兄弟俩的对照,两组爱情的对照,双洞房和双诀别的对照,兄弟情与女儿情的对照,甚至是唱段中“一”到“十”和“十”到“一”这两个段落的对照呼应。
也在于编剧细腻地体察人心人情,那种情感的揉碎碾细百般熨帖,没有几人能够达到。她让觉新说出“你不懂女儿家最易怀旧”,如果梅能嫁知心儿男,尚能淡忘些往事沉浮;她让瑞珏与梅芬一段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共鸣,女儿间的真情,如此动人;她让瑞珏对觉新唱出“是君太善良,不是你无能。是君重责任,才当无奈人。”在我看来,这已经是对觉新最好的注解!
还在于作曲和唱腔。蓝天先生的作曲实在太动人,那一声声真能绕于耳而抚于心。陈钧先生的唱腔设计也实在太动听,虽然几段赵腔嫌太绕了些,但是吕派瑞珏的“是君太善良”、傅派鸣凤的“好梦从来最易醒”、王派梅芬的“战火燎,乱离骤,故地重游”等好几段唱,真是词美曲佳。
总之,一个戏的不好是可以条分缕析的,而一个戏的好,却实在是难以分割得清楚,理性得明白。
如今,这出戏经由赵志刚单仰萍孙智君许杰陈是,传承给齐春雷俞景岚邓华蔚裘隆郭茜云,再到今天的张杨凯男陆志艳王玥姚煜晨骆易萌,我所看的越剧艺术节现场。
演员的优劣,于剧场效果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观众给予了热烈的掌声,演员们甚至谢幕了四五次。但这个戏存在的问题,再一次地被突显了,
是的,这个戏优秀甚至经典,但绝算不上完美。
这个戏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抒情过多,叠床架屋,密密层层,尤其是后半部分,两女对话,两男对话,双诀别,独白……太多的抒情。啊我不愿意说它缺乏节制,比起太多无缘由滥抒情的新戏,它实在是于情有据,深切动人的,但是,毕竟有点过头。至少,觉新那段曲曲弯弯的总结陈词“人间无限有情事”,可以精简。
还在于,在调整修改的过程中,作了一些不恰当的删减或者改动。比如觉新被要求抓阄时的一段唱——那段唱词相对来说当然绝算不上好,但它非常强烈地注解了“新时代的高公馆,灵魂还留在夏商周”那种旧家庭封建礼教的压迫。比如双绝别,我非常喜欢双洞房,但是对现在的双诀别,持保留态度,梅是白月光,珏是身边人,两个人毕竟是不一样的,诀别时不适宜同时出现,“孩子好,希望在”这样的唱词也嫌太奇怪,我喜欢以前的处理,梅先行告别,瑞珏再手抱孩儿依依劝慰,在这样的情境下,让觉新唱出“好瑞珏善心柔如月光美”,瑞珏唱出“是君太善良”,如今想来,依然心痛不已。
这些问题,在赵志刚他们演出的时候,同样存在,但因为艺术家们卓越的掌控能力,并不太明显,等到小演员们演出,就会让人感觉后半出戏偏长,节奏不够紧凑。而这群年轻人,虽说已经历了十年越剧教学,但遗憾的是,问题很多。
觉新(张杨凯男)梅芬(陆志艳)瑞珏(王玥)这一组,论唱功,觉新最佳,尹派的绵柔,已初见形态。但张杨凯男有非常非常严重的问题,已经影响了观感:气质和身段。越剧小生编织的是观众心中的梦,他们需要或潇洒不群,或温润如玉,或诚朴谦良,可惜的是,张杨凯男在个人气质上总是显得潦草浅陋。而与看似虚无飘渺的气质相对的,身段的问题更大,显而易见的,他缺乏在传统戏里更多的淫浸,基本功很不够,身段不规整,姿态不优美,总有一种手脚无处安放的零乱局促感,这个短板实在短得太过明显。陆志艳是整体表现最好的一位,她好就好在人物状态准确,她深深地理解了扮演的人物,并沉浸其中。王玥的问题在于过于用力,尤其是面部表情上,建议再好好找找人物的心理和状态。
觉慧(姚煜晨)鸣凤(骆易萌)这一组,唱功都有欠缺,高音都困难,相比之下,姚煜晨的问题更严重,高音和快板太差。但我很喜欢他们的表演,尤其姚煜晨,有灵气,节奏很准确。全剧我唯一一次落泪是鸣凤和觉慧说她梦到有狼,而觉慧就是她的救星,想到最后的遭遇,这样美好的生命终将殒落,我悲从中来。而全剧我最为感动的三处,除了落泪这里,还有鸣凤投湖前与觉慧的相拥叙情,以及觉慧的决然离家,可以说,都是姚煜晨骆易萌带给我的。至于骆易萌的表演,还是显得娇甜了些,可以再往质朴上走。
配角方面,陈姨太让人眼前一亮,冯老太爷很出彩,黄妈唱功可以,但形体太僵硬了。
要扛起上海越剧院乃至整个越剧男女合演的大旗,这些年轻人的道路,既阻且长,他们最紧要的,还是得苦练内功,打牢基础。而方今的越坛,多么需要好戏,这样的好戏,何时才会再次出现,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剧团,又需要做怎样的准备与努力?
我似乎无解,我有些忧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