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物、伟大的诗人、画家纪伯伦

(2007-09-21 13:13:25)
标签:

我记录

生活变迁

生活记录

感悟随笔

爱情

分类: 霎哈嘉瑜伽与人类的艺术

   哈利勒.纪伯伦(Kahlil Gibran 1883-1931) 黎巴嫩著名诗人、作家兼画家,被认为是20世纪与泰戈尔比肩的东方文学大师、二十世纪全世界最杰出的诗人,在西方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威廉.布莱克"。他那从灵魂深处传来的生命之歌,富有神秘天启预言式的语句,宛如天籁之音,传达出人生的真理,成为融合东西方心灵精髓、超越时空的永恒箴言,为心灵迷失于尘世的人们起着洗涤灵魂的作用。纪伯伦足以堪称人类精神修养大师,他的文字历久弥新,传遍了全世界,超越了时空与国界的限制,他的散文诗,大半个世纪以来,驰誉东西方世界,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东西方读者。诗人说,它是诗化的哲学;哲人说,它是充满哲理的诗。

   纪伯伦的经典代表作《先知》自1923年出版至今,被喻为代表真理的小圣经,一经出版就轰动了全世界,译文多达五十几种语言,发行量超过七百万册,欧美评论家将它与泰戈尔的《吉檀迦利》相提并论,称之为“东方最美妙的声音”。《先知》是他“从少年时即开始酝酿,早已成为身体的一部分”的“伟大成就”。纪伯伦在初稿执笔《先知》时,才仅仅十八岁;而这部书在纪伯伦去世翌年,才得以和世人见面。纪伯伦视《先知》为其一生最大的成就,称之为“我的第二次诞生,第一次洗礼”。他曾经说过:“它仿佛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因为我想要确定,非常地确定,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必须是我的最佳贡献。”

   在《先知》一书中,纪伯伦以生活中每人所接触的层次当主题,以先知的口吻、超越现实世界的视野、简洁的问答型式,来谈及感情、婚姻、子女、事业、时间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的重要问题,哲理极为深奥,使我们不得不细嚼深思,从他那睿智的人生哲理中得到顿悟!其深邃广博几乎已达到人类精神修养所能及的最高境界。作为世界文坛一颗不朽的巨星,美国人曾称誉纪伯伦“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并被誉为“东方赠送给西方的最好礼物”。《芝加哥邮报》评论说:“如果一个男人或者女人读了他,不能安静地接受一位伟人的哲学,那么,这个男人或者女人,就生命和真理而言,确已死亡”;“这一本奇妙的著作,哲学家认为它是哲学,诗人称是诗,青年则说:‘这里有一切蕴含在我心中的东西。’老年人说:‘我曾不断追寻,但却不知追寻为何?但在我垂暮之年,我在这本书中找到我的宝藏。’” 1983年纪伯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七位“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物之一。他生前虽未得到文学大奖,然而身后世人给予他和他的作品评价之高却是许多大家可望而不可及的。几年前我国由《中华读书报》评选的20世纪百部文学经典中,《先知》也入选其中。《先知》在中国最早的中文版是冰心译的,冰心曾说:"一般说来,年轻时都会喜欢泰戈尔,而年纪大了,有了一段阅历之后,就会转向纪伯伦。"

   纪伯伦的主要文学作品阿拉伯文的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长篇小说《被折断的翅膀》,散文集《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4)、《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9)等;英文作品主要有:散文集《疯人》(1918),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流浪者》(1932)、《先知园》(1933)、《珍趣篇》、、《情与思》《佚文集》,以及诗剧《大地之神》(1931)等。《沙与沫》是纪伯伦的一部格言集,字数不多,短的只有一句,是其哲理短诗的代表作。《流浪者》是通过一则则寓言故事,描述了形形色色的生活。

    纪伯伦还是一位世界级的画家,他的绘画在世界画坛占有独特的地位。他的绘画被罗丹评价为:“我从未见过一个人能将诗与画结合得如此巧妙!”他毕生创作了约七百幅绘画精品,其中的大部分被美国艺术馆和黎巴嫩纪伯伦纪念馆收藏。 

    值得一提的是,霎哈嘉瑜伽士可以感应得到纪伯伦作品中清凉的能量。

    让我们徜徉于值得珍藏的纪伯伦的诗画艺术之间,以下是其中的几篇: 

论婚姻 

你们一块儿出世,也要永远合一。

在死的白翼隔绝你们的岁月的时候,你们也要合一。

噫,连在静默的忆想上帝之时,你们也要合一。

不过在你们合一之中,要有间隙。让天风在你们中间舞荡。

彼此相爱,却不要做成爱的系链:

只让他在你们灵魂的沙岸中间,做一个流动的海。

彼此斟满了杯,却不要在同一杯中啜饮。

彼此递赠着面包,却不要在同一块上取食。

快乐地在一处舞唱,却仍让彼此静独,

连琴上的那些弦也是单独的,虽然他们在同一的音调中颤动。

彼此赠献你们的心,却不要互相保留。

因为只有”生命”的手,才能把持你们的心。

要站在一处,却不要太密迩:

因为殿里的柱子,也是分立在两旁,橡树和松柏,也不在彼此的荫中生长。 

论工作 

生命确然是幽闇的,

除非有愿望的驱迫,

所有的愿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知识。

所有的知识都是虚枉的,

除非其中有所成就,

所有的成就都是空枯的,

除非其中有了爱;

 

什么是凭着爱而工作呢?

那是从你的心中抽绎丝线,

编织布帛,彷佛是你挚爱的人要来穿戴。

那是以你的深情建造房舍,

彷佛是你挚爱的人要来居住。

那是温柔地播埋种籽,

喜悦地割取收成,

彷佛是你挚爱的人要来品尝果实。

那是将你自己灵魂的吐纳,

灌注于你所制造的一切。    

自知

  一位男子说,请给我们讲讲自知。  他回答道:

  你们的心灵在静默中领悟日夜的秘密。

  你们的耳朵却渴望倾听你们心灵的知识。

  你们想用语言了解你们一向用意识了解的事物。

  你们想用你们的手指触摸你们梦想赤裸的身躯。

  这正是你们该做的。

  深藏在你们灵魂中不竭的源泉的确需要涌现,温湿地流向大海;

  你们心中无限深处的宝藏将显露在你们的眼前。

  但不要用天平称量你们不知的财富;

  也不要用标竿或绳索测量你们的知识。

  因为自我是无边无际无从度量的大海。

  不要说"我发现了真理",

  而应说"我发现了一条真理"。

  不要说"我找到了灵魂的道路",

  而应说"我遇到了漫步在我小径上的灵魂"。

  因为灵魂漫步于一切道路。

  灵魂并非直线前进,也不像芦苇般成长。

  灵魂伸展绽放,就像一朵有无数花瓣的莲花。

教育

  然后一位教师说,请给我们讲讲教育。  他说道:

  无人能够启悟你们,除了那半醒着躺在你们悟性晓光中的东西。

  走在圣殿阴影下,行于其追随者中的导师,传授的不是他的智慧,而是他的信念和爱。

  如果他的确睿智,就不会命令你们进入他智慧的堂奥,而是弓!导你们走向自己心灵的门户。

  天文学家能向你们讲授他对太空的理解,但却无法赋予你们他的感觉。

  音乐家能为你们唱出响彻四方的旋律,但却无法赋予你们捕捉这旋律的耳朵,或回应这旋律的歌喉。

  精通数学的人能谈度量衡的领域,但却无法将你们引向那里。

  因为一个人的洞察力不能将其羽翼借给另一个人。

  就像你们每一个人都独自站在上帝的知识世界,你们每个人对上帝和世界的认识与理解也彼此独立。 

母亲颂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喊,就是“妈妈”这个声音。这是一个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字眼,充满了希望、爱、抚慰和人的心灵中所有亲昵、甜蜜和美好的感情。在人生中,母亲乃是一切。

    在悲伤时,她是慰籍;在沮丧时,她是希望;在软弱时,她是力量;她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宥的源泉。谁要是失去了母亲,就失去了他的头所依托的胸膛,失去了为他祝福的手,失去了保护他的眼睛……

   自然界的一切,都象征并表露着母性。太阳,是大地的母亲,她以热量孕育了大地,用光明拥抱大地。大地,是树木花草的母亲,她生育并培养它们,直到它们长大。树木花草又是香甜可口的果实和充满活力的种子的慈母。而宇宙万物的母亲,则是充满美和爱的无始无终的永恒不灭的绝对精神。

   母亲这个字眼,蕴藏在我们的心底,就像果核埋在土地深处。在我们悲伤、欢乐的时刻,这个字眼会从我们嘴里迸出,如同万里晴空和细雨蒙蒙时,从玫瑰花蕊溢出的芳香。

论孩子 On Children  (注:这篇是儿童教育的经典指导)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纪伯伦的画《先知》论孩子

   纪伯伦1908年至1910年赴巴黎学习绘画和雕塑,师从罗丹。罗丹十分欣赏纪伯伦的才华,誉之为“20世纪的威廉·布莱克”。他毕生创作了约七百幅绘画精品,其中的大部分被美国艺术馆和黎巴嫩纪伯伦纪念馆收藏。纪伯伦的画作多用水彩绘制,神秘、柔和,画风深受英国画家、诗人W·布莱克影响,有浓重的象征主义色彩,妙喻中有哲思。纪伯伦将绘画视为心灵的结晶,坚持艺术远离商业。“这画我决不卖,……是我的心灵创造了它们。”

《神的世界》

--生命的轮回,生生死死来来去去,不变的只有中间那掌中之眼,看破一切看透一切,那是谁的眼睛?在观看芸芸众生,那是神的眼。

纪伯伦的画

《喜乐的海洋》

--海中的里有着三圈半的圆圈,那是什么?那是生命能量,那是昆达里尼。原来人只要投入那生命能量,就自然投入到喜乐的海洋。一切似乎是那么简单,只是那轻轻的纵身投入,就自然获得人类最终的生命目标,但又有几人能最终觉醒呢?

纪伯伦的画

《强壮的臂弯》

--顺服是那么简单,顺服只是要轻轻地圈起自己的身体,安详地趴在那,趴在那强壮的臂弯中,一切都得以保护,一切就有那强壮的臂弯来承接,无论外面风雨有多大,我都知道有个强大的力量在保护着我。从来不是那顶天立地的强者,只愿当那臂弯中永远的孩童。

纪伯伦的画

 

“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物、伟大的诗人、画家纪伯伦

  

http://img21.mtime.cn/mg/2011/06/28/094940.19324879.jpg

《先知》论爱 

http://img21.mtime.cn/mg/2011/06/28/095100.17174544.jpg

纪伯伦的女友玛丽 
纪伯伦的母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