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邻家西舍家,这里来了新邻家,我给我奶打怕怕,你们叫她别害怕。”这是我们老家的风俗,在老人入土后连续三天要给去世的人打怕怕。在头三天里,每天天黑以前,用麦秆把坟头全部围起来,然后用火点着,边点火边说这首歌谣。
2011年2月2日,我的奶奶去世了。奶奶出生于1912年2月28日,经历了中华民国和新中国两个朝代,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人生。
妈妈说奶奶走的时候很平静,2月2日早上6点多钟,妈妈还给奶奶冲了点奶粉喝,妈妈在喂奶奶喝奶粉时,奶奶还拉着妈妈的手笑了笑,拍了拍妈妈的肩膀。7点半的时候,妈妈就发现奶奶很平静的躺在床上,安详地走了。
我几乎每年春节都回老家陕西过年,但今年春节没有回老家过年,本来打算等奶奶过百岁生日的时候再回老家,但很遗憾奶奶去世了。
奶奶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哪年从赵家嫁到我们刘家,我不得而知。但根据爸爸的年龄推算,来我们刘家的时候大概还不到二十岁。
奶奶是个小脚女人,跟千百年来无数的中国妇女一样,也是封建陋习的受害者。据说,古代女人裹脚是因为南唐后主李煜喜欢观看女人在“金制的莲花”上跳舞。由于金制的莲花太小,舞女便将脚用白绸裹起来致脚弯曲立在上面,跳舞时就显得婀娜多姿,轻柔曼妙。本来是一种舞蹈装束,后来慢慢从后宫向上流社会流传,再以后,民间女子纷纷仿效,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习俗,成为一种病态的审美观。除了统治者的意志之外,再就是古代文人对社会风俗的影响。古代妇女很注重头饰,然后就是脚了,成语“品头论足”、“品头题足”都有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的含义。头和足,成为文人眼里女性美的一个重要标准。古代文人有很多对小脚的赞美之词,什么“金莲”、“三寸金莲”、“香钩”等等。苏东坡《菩萨蛮》咏足词云:“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甚至还制定出了小脚美的七个标准:瘦、小、尖、弯、香、软、正,又总结出了小脚的“七美”:形、质、资、神、肥、软、秀,真是博大精深。
奶奶一生共生养了五个子女,前两个生下来就夭折了,只剩下我的爸爸和两个姑姑。前年春节回家,奶奶高兴地告诉我,现在政府每年发给她600元生活费,她平生第一次拿到政府发的生活费,非常开心,她把600元分成三份,给爸爸、大姑和小姑每人200元。她还自豪地说,等她活到100岁时,政府每年就给她1200元生活费。
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外地工作,奶奶每次见到我都说离家太远了,要我调到离家近点的地方工作。每次回家,我都会给奶奶留点钱,但她一点也舍不得花,总是把钱全部给我爸爸。每次离开家时,奶奶总是含泪再三嘱咐我,明年春节一定要带着媳妇和儿子回老家跟家人团聚。
奶奶从小积德行善,只吃素食,这也许正是她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吧。奶奶长寿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喜欢散步。奶奶几乎每天吃完饭就出去散步,走累了就坐在马路边歇歇。前几年,奶奶的眼睛患上了白内障,看东西有点模糊,耳朵也有点背,但她整天闲不住,总爱干点家务活。我觉得,善良的本性、宽容的心态、勤劳的双手等等,这些都是奶奶健康长寿的主要因素。
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2009年5月份,爸爸去世了,我能想象到奶奶的心里有多么痛苦。从此照顾奶奶的重任就落在了妈妈和我们弟兄三个身上。平日我们弟兄三个都忙各自的工作,只好由妈妈照顾奶奶一日三餐。妈妈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这么大年纪了还当儿媳妇,也真难为妈妈了。
奶奶的晚年其实是很孤独的,去另一个世界也许是一种彻底的解脱吧!
愿奶奶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