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前,我都会怀着对家乡,对亲人刻骨铭心的思念,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到我魂牵梦萦的老家过年。
老家有我年近百岁的奶奶,年逾古稀的父母,有我的哥哥弟弟,有我的亲戚邻居和朋友,有我儿时的玩伴,有我熟悉的小学和中学同学……我想他们,想家乡的一草一木。我知道这辈子我和家乡的脉搏是无法隔断了。每当夜阑人静,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海里浮现出亲人关爱的眼神,我的思绪就会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
从盘锦到老家华县将近1700公里,弟弟觉得我一个人开车太累,所以每次都坐飞机到北京接我,一路上基本都由他开车。
汽车在高速路上疾驰,断断续续,已经能听到稀疏的爆竹声了。近乡情更怯,我不断地深呼吸,想使自己平静下来。快下高速时,远远地就看到我的父亲和侄子侄女站在高速出口迎接我们。
父亲七十多岁了,这几年身体不太好,但每次回家他都会走很远去接我。黑色大衣裹着他笔直的身板,像一座厚实的山。母亲早已做好了我最爱吃的臊子面,母亲虽然瘦些,但显得很精神。奶奶拄着拐儿,也早早站在门口等着我们。他们用热切的目光抚慰着我。这一刻,人生的一切烦恼忧愁都被亲情化解的无影无踪。
正在贴春联的大哥停下手头的活,帮我把包包裹裹拿进家里。一群孩子围上来,叫大伯叫叔叔,我忙乱地答应着,开始意识到自己回家了。
母亲给我打了盆热水,拿出一条新毛巾,叫我洗洗脸、洗去一路的灰尘。我楼上楼下跑了一遍。院子里,腊梅在凌寒绽放,枝下是凋落的黄色;葡萄的枯藤缠绕在架子上,蜿蜒埋进土里。侄子和侄女前前后后围着我,穿着新衣戴着新帽……老家的一切还是从前的样子,只是我感觉比过去更加亲切。
大年三十,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爆竹声远近不断,门口的一对大红灯笼也点亮了。父亲泡好了我最爱喝的铁观音,喊我进屋喝茶。母亲、嫂子和弟媳摆了一大桌菜和饺子。不管在外边吃过多少山珍海味,我觉得都远远比不上母亲做的家常菜和臊子面。我的母亲勤劳简朴,善良宽容,一生抚育了我们兄弟四个,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弟兄几个小时候都很能吃,母亲每次都等我们吃完后,才吃一点残羹冷饭。她能把最寻常的菜做成美味的珍馐,也许我们品味的不仅仅是佳肴,而且是一个伟大母亲的慈爱吧。
年夜饭开始了,晚辈轮流给长辈敬酒,并说着祝福的话语,期待来年身体健康,一切顺利。孩子们来给我敬酒了,一张张笑脸,像粉嘟嘟的桃花,稚嫩的话语,让我的心里热乎乎的。我从踏进家门到现在,心里一直充盈着感动,只有这时候我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亲情---就是不管你在异乡漂泊多久、不管你是衣锦还乡,还是回来时依旧空空的行囊,在你长大后回忆从前,都会让你忍不住流泪的那些亲人,那些真情。
我的心很久没有这样感动过,没有这样平静过。细想起来,每年都有这样的一顿年夜饭,每年都有这样一次全家团聚的日子,也许年少时我轻狂张扬,把目光看向太高处了,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总觉得社会亏欠自己什么,今天我才真正明白需要用感恩的心对待生活。父母的深恩是永远报答不完的。接过父母的爱心,去关爱我们的后代,这就是对双亲最好的报答。
饭后,母亲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压岁钱,全家老小人人有份。大家坐在一起边聊天边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我待在厨房里,帮母亲刷碗。我一边洗刷,一边心想,我的母亲每天在这里给我们做饭,她的手指原来也细腻白嫩,后来就变成松枝一样了。变化的还有她越来越多的白发和脸上的皱纹……她的青春她的美丽像蒸汽一样慢慢消散了。母亲也许还会为儿女们长大了很少能聚在一起吃自己做的饭菜而伤感吧,天下有多少母亲是在厨房里谱写出人间最柔美温暖的乐章啊!我爱我的父母,看着他们一天天老去会揪心的痛,可我为他们实实在在地做过什么呢?我不知道好儿女的标准是什么,但我知道我不合格。
孩子们拿到压岁钱,也涌到厨房来玩。我忽然想起一个教育的话题了:现在的孩子养尊处优,缺的就是勤劳这一课。我让孩子们也加入进来和我一起洗刷,这几天我们晚辈多干点,让勤劳了一生的父母在过年这几天好好歇歇吧,他们真的太累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夜万家灯火,今夜彻夜无眠,过了今晚人人又长了一岁,在新的一年里,祝愿所有的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