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节目主持人吴小莉,大家并不陌生,但说起吴小莉大陆同父异母的哥哥及她们至今仍健在的78岁的大妈--
近日,记者辗转两千余里赶到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首次独家采访了吴小莉在大陆的家,走进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旷世传奇故事。
吴小莉惊露家底,新昌县紧急寻人
随着吴小莉知名度的提高,她主持的节目《小莉看世界》也成为凤凰卫视台的金牌节目。中国内地电视新闻从业人员中许多模仿吴小莉,也加快了语速,剪短了头发,对于传媒明星吴小莉
,许多人想知道她是哪里人。1998年年底,当国内一位新闻记者采访她时,吴小莉浅浅地笑道:“我出生在台湾省,祖籍浙江省新昌县,父亲是1949年去台湾的一个大兵。母亲是正宗的台湾人。”
消息传到浙江省新昌县,正在主持召开县委扩大会议的时任县委书记范学堪惊问在座的常委们:“吴小莉说她是新昌人,你们知不知道她老家在哪村吗?”
众人都说不知道。范书记当即决定:紧急寻找吴小莉的亲人。任务交给新昌县侨办。经过一个多月的拉网式查寻。新昌县侨办终于找到了吴小莉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吴伯定及她健在的大妈陈梅娥,知道了吴家这个生死离别的感人故事。
吴父当兵去无踪,吴母独守四十年
吴小莉的父亲叫吴振华,1926年出生在新昌县长征乡新任村。新任村地处浙江省东部的天姆山下,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小村庄。吴振华兄弟二人,他老大。
1945年春天,19岁的吴振华与邻村大他3岁的村姑陈梅娥结了婚。婚后,世代家贫的吴振华不甘贫困,与妻子相商外出当兵,得到同意。当年秋天,恰逢新任村一位黄埔军校六期毕业学员吴绍伯在国民常杭州某部升任团长,回乡祭祖,说想招几位贴身的老乡去当兵。吴振华第一个报了名。离村当晚,吴振华拉住身怀重孕的妻子,无语哽咽。3个月后,陈梅娥生下了一个儿子。吴振华从军营写信给儿子起名“吴伯定”,并说不久将回家看望母子。岂料,吴振华从此杳如黄鹤。解放后,见陈梅娥生活困难,曾有人劝她再嫁,说吴振华不知生死,她没必要为她独守空房,陈坚持不肯,艰辛的岁月在磨难中慢慢熬过,陈梅娥黑发变白,独生子吴伯定长大成人。1973年春天,27岁的吴伯定在母亲操劳下,与邻村的梁秋姣结了婚。
台湾娶妻又得女,回乡含泪跪恩人
1948年,国民党兵败后,吴振华随军漂泊到了台湾。刚开始几年,他思念着家乡的妻儿,积攒钱财,希望早日返回大陆。后来,两岸关系并不见宽松的迹象,吴振华结识了军营附近一位卖冰的姑娘吴秋锦并与之结了婚,生下了吴小莉姐妹6人。
吴小莉排行老五,上面有四个姐姐,大姐长吴小莉足足15岁,结婚时,小莉还是她的花童。二姐的女儿只比吴小莉小9岁。吴小莉5岁时,父亲不小心又为她添了个妹妹。
自此,家中再加上妻子,正好是“七仙女”。吴振华美其名为女生宿舍的“舍监”。
当年的吴小莉6姐妹和母亲哪里知道,她们这位整日笑呵呵的“舍监”心中藏了一个那么大的秘密。他内心时时忆起海峡对岸的妻儿:你们还好吧?
1989年,两岸通邮后,吴振华从一同乡那里了解到:陈梅娥仍活着,守身如玉40年,儿子也已长大成人,结婚得子。这个消息令吴振华倍感震惊和不安。当时,从部队退役后在台湾故宫博物馆作公务员的吴振华已经63岁了,多年的沧桑仍止不住老人滚滚而下的泪水。老人立即含泪修书一封急寄妻子陈梅娥,告诉她他在台湾一切都好。接到丈夫的信,陈梅娥喜极而泣:独守苦盼了40年的丈夫终于有了消息。
然而时隔不久,丈夫的第二封信让满怀希望的陈梅娥陷入了无比伤心的失落之中。在收到大陆妻儿一家人的照片后,吴振华终于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午夜,拿着照片,一五一十地把照片上的人介绍给了妻子吴秋锦。吴秋锦哭了,这位美丽而善良的台湾主妇为那位在大陆独守了40年空房的陈大姐的执著坚强而感动。
1990年5月初,从台湾故宫博物馆退休后,吴振华携妻子吴秋锦踏上了回乡之路。
当时,参加工作不久的小莉尚没有名气,正为每天找不到新闻线索制作节目而苦恼,但她得知父亲要带母亲回老家探亲时,还是把他们送到了台湾校园机场,从包内掏出一盒精致的点心,交给父亲说:“爸爸,请你把它带给我大妈吃。”
那一刻,吴振华两眼泪水盈盈,他接过点心,对这位自幼善解人意的五女儿说了声:“谢谢。”终于到家了。踏进梦中不知回了多少次的天井院,抬头看见陈梅娥正站在院中抹眼泪,吴振华上前紧走几步,“扑嗵”一声双膝跪在了她面前:“梅娥,你受苦啦!”白发苍苍的陈梅娥搀起丈夫,与之抱头痛哭:“你还好吧。”吴秋锦被眼前这生死重逢的场面感动得热泪盈眶,她轻轻走上前,对着陈梅娥深深鞠了躬:“大姐,你受苦啦!”
陈梅娥拉住吴秋锦的双手走进了屋,又让座,又端茶,说:“这么多年,谢谢你代我照顾了振华。”说完,叫过吴伯定。吴伯定领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先拜见过父亲,又拜见了吴秋锦:“妈妈好!”面对陌生的大儿子一家人,吴秋锦笑了:“我6个孩子都是女儿,这下好,我也有儿子了,也有了孙子!”午饭摆了满满一桌子,全是吴振华喜欢吃的家乡菜。
小莉回乡拜老母,亲人相聚笑满堂
1993年7月,吴小莉从台湾到香港卫视中文台,不久,加盟卫视中文台,经过努力苦练,逐渐在大陆和港台走红。
1999年秋天,吴小莉在杭州签名售书,在一个星期天的夜晚,她又打通了台湾家中的电话。父亲吴振华得知女儿在杭州时,激动地说:“小莉,回新昌老家看看你大妈,看看你哥哥。”小莉说:“行。”但由于时间太匆忙,那次终于没能成行。吴伯定是位老实巴交的农民,不喜欢张扬。1998年两会期间,妹妹吴小莉被朱总理点名采访后,村里人曾相互赞羡道:“看人家香港的女记者吴小莉,多漂亮多有才华。”吴伯定听在耳里,喜在心里,但没有说出;“吴小莉其实就是我妹妹。”他不说,也不许家人向外说。
吴伯定给妹妹写了一封信,说出了乡亲们盼望能见她一眼的愿望。
2000年月10,新昌县举办旅游节,向吴小莉发出邀请,吴小莉决定回家。10月9日,吴小莉向凤凰卫视中文台老总刘长乐请假,说想回老家看看。
请到假后,吴小莉立即给父亲打电话,就想和她一起回老家看看。已经74岁的吴振会听说女儿要和他一起回老家,激动得只说了句“小莉,爸爸的好闺女”,便再也说不出话来。吴小莉和父亲约定相见西湖边。
2000年10月11日中午,吴小莉从香港飞抵杭州机场,见到了先期到达的父亲吴振华。父女俩激动地拥动抱在一起,小莉甜甜地说:“见到爸爸,就到家了。”
傍晚18时,吴小莉和父亲终于到了新昌,一下车,就被亲人们拥进了家中。
吴伯定的两个儿子吴越峰和吴越明分别见过爷爷和姑姑后腼腆地坐在那里很拘束。吴小莉不愧是见过世面的大牌记者,她先冲吴越明说;“孩子,多大岁了?”吴越明见大不了自己几岁的姑姑如此问自己,不由笑出了声:“姑姑,今年虚岁25,浙江工业大学刚毕业,分配到宁波一家单位。”
吴小莉冲着小侄子说:“不错不错,吴家又出了一个大学生。”正说着话,突然回过头问大侄子:“越峰,你爸在信中你说会算卦?来,给姑姑算一卦。”26岁的吴越峰笑着摘下墨镜说:“小莉姑姑果然名不虚传,什么事都瞒不了你。都说你长得漂亮,可惜,看不到。”
自幼双目失明的吴越峰,虽然没上学,可极聪明,什么事只听一遍就能记下。结婚后,他自筹资金和妻子一起办了个羊毛衫加工厂,效益不错。一家人说着话,吴伯定的妻子梁秋姣早把饭做好了。晚饭是家乡特产芋饺、春饼。吴小莉第一次吃到这些好吃的食物,直吃得眉开眼笑,不停地夸嫂嫂:“嫂,你真能干!”第二天一大早,吴小莉和父亲在哥嫂一家人的陪同下,乘车回到了30公里处的新任村。到了村口,吴小莉走下车,向迎接她的全村老少爷们深深地鞠了一个躬,并大方地和围上来的亲戚们握手,在父亲的指点下径直走到77岁的陈梅娥老人面前,掏出1000元人民币放在老人手中,深情地叫了声:“妈妈,我是您女儿小莉。”陈梅娥握住小莉的手,一步一步走回了天井院老家。小莉站在魂牵梦绕的院内,对父亲说:“爸爸,这就是家吧?我回家啦!”吴振华老人轻轻拍着女儿的肩膀,说“孩子,这就是家,这里有你的妈妈,有你的哥哥……”午饭是陈梅娥老人亲自下的厨。
陈梅娥老人今年78岁,个子不高的她,眼不聋耳不花,身体硬朗。采访时,老大娘双手捧着吴小莉的照片,告诉记者:“这孩子太好啦,太懂事了,这么大一个名人,也不嫌弃我这个老婆子。”
吃不完的家乡饭,道不完的家乡情。两天的短暂时间转眼过去了,吴小莉和父亲就要返回了。大嫂领着一家人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小莉和父亲更是恋恋惜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