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0-3岁婴儿阅读特点--无意义之意义
(2008-02-28 16:31:48)
0-3岁婴儿阅读特点
婴幼儿阅读:无意义之意义
社会科学出版社 徐海涛
0~3岁婴幼儿由于认知能力发展有限,阅读行为必须在父母参与下进行。父母在亲子阅读中的作用对0~3岁的婴幼儿至关重要。所以,父母应给孩子选什么书,选了如何讲,可以影响孩子日后对阅读的态度。本文想结合笔者自己的养育经验,谈一谈这个问题。
记得周作人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儿童文学小论》中就极力推崇儿童文学“无意义之意义”,他在《儿童的书》一文中写道:
其实艺术时辰未尝不可寓意,不过须得做果汁冰酪一样,要把果子味混透在酪里,决不可把一块果子皮放在上面就算了事。
但是,这种作品,在儿童文学里,据我想来本来还不能算是最上乘,因为我觉得最有趣的是那无意义之意义的作品。
他接下来又抄了阿那多尔.法兰西(Anatol
France)的《与D夫人书》的妙论:
最琐屑的小书,倘若它引起一个诗的思想,暗示一个美的感情,总之倘若它触动人的心,那在小孩少年就要比你们的讲机械的所有的书更有无限的价值。
美国学者Donna
E.Norton也是这样看待儿童文学的:
承认文学的首要价值是纯粹的快乐这当然没有错。翻开一本书,以寻求对现实的超越或是和书中的新、老朋友来一个探险更没有错。当孩子欣赏书中美丽的图画想像自己进入一个新天地时,这与其说是浪费时间,毋宁说是使时间得到丰富。孩子从书中得到的快乐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对书的有益的态度,养成一生的欣赏趣味.
Norton
在承认儿童文学的首要价值是快乐之后,又阐述了儿童文学的其他作用,扩大认识功能,丰富语言等等。
本人是赞同以上两位的观点的。在和自己孩子的阅读中,选的也大多是这一类作品。养成孩子一种态度、观念,比教给孩子某种具体技能(比如识字)要重要得多,这几乎成了人们的共识。问题是,对于一个0~3岁的孩子,尤其是两岁以下的孩子,我们如何给他选书、读书,他如何从书中得到“无意义之意义”、“诗的思想”、“美的感情”或是“快乐”、“超载”、“认识”、“丰富”?
一、0~6个月的阅读
0~6个月的婴儿尚不会说话,对成人的语言基本上不能理解。学者们认为,给这一阶段的婴儿可以选择一些琅琅上口、韵律优美、短小精简的儿歌以及色彩鲜艳、内容简单的图画书来念。这当然是对的。这样的儿歌可以培养婴儿对韵律的基本认识和对色彩的初步印象,陶冶其对美的欣赏能力。
但是,通过偶然的发现,我知道婴儿在此之外,还可以从书中得到更多,完全能够享受到“美的感情”、“诗的思想”以及对现实的“超越”等等。
那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我的孩子刚刚50天左右,我非常想读书。因为抽不出空,我只好坐在小床旁,边照顾孩子,边大声朗读。奇怪的是,孩子似乎很喜欢这种时刻,他表现得跟我很配合。我朗读的时候,他不声不响地躺着,一会儿挥挥小手,一会儿踢踢小脚,妈妈冲他笑的时候,他也冲妈妈笑;妈妈念到忧伤句子的时候,他好像也表现出忧伤。
这令我想起美国心理咨询专家Murphy的发现:婴儿和母亲之间存在着情感的互动!我想,这种互动在阅读时可能也存在。
于是,在这段时间里,我除了给孩子念儿歌、简单的图画书以外,也试着给孩子念许多儿童文学名著,我发现孩子真的表现出很喜欢的样子。我揣测,他感兴趣的不光是妈妈手中的书,还有妈妈的声音、妈妈的表情、妈妈阅读时那份怡然自得。这真可谓“别致”!在阅读时,宝宝的哭闹相对平时要少,难道他也从阅读中得到情绪的宣泄和对炎热酷暑这一现实的超越?我猜想,这有可能。这只不过需要以妈妈为中介罢了。
因而,我想,阅读对这一阶段的婴儿的作用也许和周作人、Norton说的一样,只不过需要以妈妈的声音、体态、表情等为媒介来实现。即使对这一阶段的婴儿,我们也应该开拓一下阅读的空间,把其从简单的认知中解放出来。让他分享母亲对阅读的热爱,这种热爱会融进孩子幼小的生命。
二、6个月~1岁的阅读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可以听懂一些简单的指令,自己也开始尝试简单的发音,有的孩子在1岁左右,已经会发几个音节的字或是叠音的词。动作方面,由爬发展到可以摇摇摆摆地直立行走,也有了初步的人生经验。比如分离呀、疼痛呀、饥饿呀、快乐呀等等。
一般建议是,给这一阶段婴儿的读物应该是简单的启蒙读物,扩大孩子的认知。实际上,在认知之外,孩子实在可以从阅读中得到许多许多。
我的经验是,对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我们可以选择三类故事:
一、简单的启蒙读物;
二、符合其理解能力的简单故事和图画书;
三、超越其年龄的、父母觉得更丰富、更有趣的读物!
让他从讲故事人的语调、体态、表情中体会到故事给人带来的美!当然,我们应该避免读过于恐怖、悲伤、结局凄凉的故事。第一种书孩子通过父母的念读就可理解;第二种书父母多解释他也可以理解;而第三种书讲述时则需要父母费点心思。
这段时间,我记得我的孩子每晚都听我讲述《小红帽》的故事,在我的故事中酣然入睡。他并不真懂这个故事的真正意义(他从未见过真实的大灰狼或是图画中的大灰狼),他只是爱听讲故事人的声音,喜欢她的抚摸(讲小姑娘戴着红帽子时,摸摸他的脑袋,小姑娘采花时摸摸他的手,小姑娘挎篮子时摸他的胳膊,小红帽被大灰狼吃掉时,把他抱得紧点,猎人剪大灰狼肚子时摸摸他的肚子)。我总是把猎人的名字改成他的名字,结尾,也忘不掉编一首歌颂小猎人的歌。我揣测,他从妈妈的讲述中体会到的最重要的是:爱;其次,才是故事的内容。他的理解也许是:遇到困难——小手解决——妈妈夸奖——满足。
妈妈这个媒介在欣赏这个故事时,非常重要,孩子通过妈妈来理解故事,欣赏故事,实现阅读的意义。孩子从妈妈陶醉的神情中,会感受到阅读在人生中美好的位置。
三、1~2岁的阅读
到两岁时,孩子已经知道了许多。能听懂大人的交谈,可以表达自己简单的要求和愿望,能独立行走,上下楼梯,自己吃饭……人生体验又多了一些,深刻一些。
我的体验是,给这一年龄的孩子阅读,要比前一阵更谨慎(《小红帽》已经不讲了,因为,孩子恐怖)。
但是,这一年龄的孩子,已经能理解简单的寓言、笑话、诗歌、小说。文学作品的一切体裁,只要其涵盖的内容不超过孩子的生活体验,孩子就能够听懂。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喜好。给孩子选书,更要考虑知识含量以外的因素,以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增加其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力。
父母应该每天都给孩子朗读。既可以讲纯粹幻想的故事,也可以讲贴近幼儿生活的、现实题材的小故事。孩子是没有什么禁忌的,与他生活有关的一切均可以进入其作品,比如,大便、尿等等,这些实在和别的身体排泄物没什么两样。只要写得好,孩子都喜欢。
我的体验是,这个年龄的孩子非常喜欢怪诞的故事。我记得我的孩子听了笑得最多的作品是:一个怪老太。她下楼不走楼梯,拿着砖头当菜,一摔跟头就掉屁股,一跑就掉鞋,而且,掉了自己就找不着。由于我们作品中这样的题材少一些,父母就要费心,有条件的可以自己编,没条件的多跑跑书店。
记得我的孩子在这个年龄,已经可以会意地笑着,听我讲金波写的短小而又美好的小童话。这些童话离他的生活实际比较远,我揣测,他喜欢的,就是美好的情感了!
我于是大胆地想,这一阶段的孩子自己已经可以从阅读中享受到美好的情感,无意义之意义,诗的思想。父母在此基础上,可以再开拓一下,念点儿孩子虽然不太懂,但自己非常喜欢的作品。举个例子来说,我曾给孩子念过金波的儿童诗,有一些我的孩子虽然不懂,但是,他会要求我念上许多遍(比如《黄蝴碟》)。和以前各时期一样,孩子从朗读者身上可以得到熏陶。
四、2—3岁的阅读
这个年龄的孩子就更了不起!他知道得更多!有了简单的判断标准,词汇量大增。阅读虽然仍依靠妈妈这根拐杖,但更有自己的喜好和标准。
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欣赏能力已提高了一大截。孩子可以从书中寻找快乐或是对现实的超越或是周作人所说的“无意义之意义”。
在现实题材方面,爱听有关亲情、小探险(与少年探险故事分开)之类的故事。对幻想故事的兴趣也与日俱增,但是,他基本上能分清幻想与现实。
比如,我的孩子知道狗咬破影子是假的,但是,这不妨碍他喜欢听这类故事。
和这个年龄的孩子共读,更需要让他明白故事的含义和他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不能强迫孩子阅读某些他不喜欢的作品,要让孩子从阅读中体会到乐趣。
现在,这个年龄孩子准备的书比较多。我自己的体会是,不给孩子买版式混乱、色彩难看、内容庞杂,识字、数数、认知等等功能集于一身的书。实际上,经过前一阶段的阅读培养,我的孩子阅读的起点已经很高,对这类作品他也基本上不感兴趣。
0~3岁是人生中重要的年龄。在早期教育越来越为人们重视的今天,我们当然不能忽视早期阅读。我想说阅读的意义是让孩子从书中得到乐趣,体会书中蕴涵的美好情感和诗的灵思,养成一种读书、爱书的态度和习惯。至于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在这种培养中自然获得的。无心插柳柳成行。让我们的孩子从书中得到更多吧!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