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行/见闻徐州龟山汉幕楚王刘信塞石甬道楚王夫人碑文谜团 |
分类: 中国--华东 |
前言:
徐州,相比青岛三亚厦门这样的城市来说,很少人会把它作为一个专门的旅游目的地。其实我之前也是对徐州知之甚少,一次在机场阅读的一本杂志,让我知道了徐州原来还有这么多文物古迹。加上几年前的西安之旅让我对历史和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徐州有这么多汉墓汉俑。我不明白,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首都都不在徐州,那为什么这么多的汉墓会出现在徐州?古时候是有活人陪葬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用那些俑做陪葬的?徐州的汉墓主人都叫楚王,却也都姓刘,他们和汉代的皇帝有什么关系?
正门,进去就是了。
龟山汉墓没开发前的样子,因形似乌龟而得名。龟山汉墓为典型的崖洞墓,其15间墓室和两条墓道总面积达700多平方米,容积达2600多立方米,几乎掏空了整个山体。当时是如何掌握山体的石质和结构,使施工得以顺利进行?这是龟山汉墓的四大迷团之一。
这个东西好象是在告诉你,你现在参观的是龟山汉墓。徐州汉墓还算比较多的,最值得参观的有三个,龟山汉墓,狮子山楚王陵还有北洞山汉墓。可惜由于北洞山汉墓的交通不便,只好作罢。
龟山上,居然有个这么大的汉画像,可惜是人工的。
这个碑文最有意思,是当时墓主人刘信留下的,意思是:后世的贤大夫们,我虽是下葬的一代楚王,但我敢向天发誓,墓中没有放置华贵的服饰和值钱的金宝玉器,只埋了我的棺木及尸骨,当您看到这刻铭时,心里一定会为悲伤,所以你们就没必要动我的墓穴了。典型的此地无银三百两啊。
碑原文如下,虽然我看不懂:
楚古尸王通于
天述葬棺淳
不布瓦鼎
盛器令群
臣已葬去服
毋金玉器后
世贤大夫幸
视此书
目此也仁者悲之
重现当时人民在制造塞石的场景。所谓塞石,就是用来堵住甬道的石头。长2.5米,长宽各90公分,重约五六吨,塞石之间的缝隙连一个金属钱币都放不进去。
南墓道封土原为西汉时期楚襄王死之后覆掩墓道的人工填土,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是研究西汉墓式的佐证。封土做工精巧,现寸13层,每层厚度在280到60毫米之间,上厚下薄,填层顺山势东高西低。做法为先铺一层碎石(厚80到20MM)再填一层黑褐色粘土,然后人工填实。封土的主要功能是封闭裸露的墓道,保护墓葬的隐密,防止人为破坏和自然侵袭。
看这个模型,该墓为两座并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汉墓分为南北二个甬道,长度分别为56米,二甬道长度差仅为11.90厘米,二甬道之间的距离19米,共有15个墓室,墓道和墓室总面积达到700多平方米,容积达2600多立方米。
http://www.go2eu.com/bbs/images/GreenPark/attachimg.gif
南甬道,马上就要开始汉墓之旅啦。所谓甬道,即两侧筑墙的通道
一走进南甬道,一束红色的激光从里面射出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保安措施,其实这束激光是为了让大家看清楚甬道的直度,整整56米长的甬道,精度居然达到了1/16000。南北二条的甬道平行向里开凿,二甬道距中轴线的偏差仅有5毫米,精度达1/10000。二甬道的夹角为20秒,误差仅为1/16000。通道地平面内高外低,内外高低相差527毫米,呈1/1000的坡度。现在还不知道当时是如何打出精度这么高的甬通,也是迄今世界上打凿精度最高的通道,二甬通中的墓室有洞口相通。以当时的生产条件是怎么做到的呢?这也是龟山汉墓四大谜团之一。目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通道的开通是利用阳光、铜镜、罗盘作测量的。
就是这东西发出的光。
该室底下凿制的方形水井为一马池,这是一间马厩房。两汉时期,由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马被更多的使用与民间生活。墓内凿制的水池,食槽正反映了汉代对养马业的重视。
楚王刘注车马室,车是陆地上的主要交通工具,但同时也是显示乘车主人在社会上的等级和身份。在汉代的乘车是有严格的规定的,皇帝,王侯乘用的马车是由四至六匹马的高级马车,可坐可卧,还可以调节温度。一般的贵族只能用一匹马或两匹马拉的马车。照片上的马车是按汉代君王乘用的马车复制的。陶马则保持出土文物的原貌。
武库是收藏兵器的库房,皇帝和王侯的宫殿设有武库。该室出土铁箭等兵器残余,说明这是一间放置兵器的库房,架上的兵器是复制的。
厕间,我国古代非常注意个人的卫生,便具也十分考究,这间厕所是按照汉代复制的,蹲坑上有踏板右有扶手,后面有靠背,是汉代的高级厕所,旁边放置的沫盘是洗手用的。
楚王刘注棺室,棺室是整个墓葬的核心,开凿如此巨大的墓室陪葬无数的金银珠宝,都是围绕墓主人的亡灵而进行的。西汉前期,依然沿袭周代用棺制度,诸侯王用两重或三重套棺,而棺的制作十分考究,棺内涂上朱红大漆绘画有日月星辰鸟瘦鬼怪的图案,死者身穿特制的玉衣长眠地下,该室出土幕主人刘注随身一枚私印,地上又凿有放置棺木的凹线,说明刘注的灵柩是从第十室移到这里的,当年的楚王已化为尘土,这漆棺是按照西汉棺墓风格复制的。
前殿,该室位于整个墓葬的中心部位,长9。9米,宽6。5米,是该墓葬中最大的一个墓室,象征楚王生前理政朝拜,宴饮宾客的大殿,中间的擎天柱,高大粗壮,气势雄伟,一方面是建筑结构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起到心理的支撑作用。
楚王刘注原棺,按照汉代先前殿后卧室的葬制,此室应为放置刘注灵柩的棺室。但是当开凿到该室时,幕内出现巨大的岩石裂痕,这对保存楚王的尸骨来说带来不利,楚王的棺木只要移到其他的墓室。仔细看,楚王棺室北面墙上清楚地显示着一位真人大小的影子,它身着汉服,峨冠博带,作拱手迎宾状,被称为“楚王迎宾”。
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这里还专门画了一副画来体现“楚王迎宾”。看的我有点寒寒的,要是真的他来迎了,那真的就是活见鬼啦。
来张近点的看看。
再近点,就什么也看不出来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景象呢?这是龟山汉墓的谜团之二。有人认为它是长期渗水所致,但影子外却没有任何渗水痕迹;有人认为是由于岩石石质不同而形成,但它为什么偏偏出现在楚王棺室呢?这也成为龟山汉墓的最大一谜。
http://www.go2eu.com/bbs/images/GreenPark/attachimg.gif
庖厨室,中国人信奉灵魂不灭,死后如常居的观念,认为人死后不过是到了另一个世界生活。所以,墓室的营造,陪葬的物品都如生前一样,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灶,餐具,食物是想让死者在阴间继续享用。
刘夫人墓室的前厅和棺室及石柱上分别留有乳头状石包,分布走向呈不规则排列,绝非工艺点缀。这是龟山汉墓的谜团之三,我听导游的解释是,这些东西象征天上的星星和月亮,代表着他们的灵魂像星星一样恒。还开玩笑地说,这里是前厅,是歌舞升平的地方,这个东东起到了灯光的作用,可真够超现代的了。搞笑!
楚王夫人前殿,汉代王侯夫人死后合葬,但同室不同穴,享有王者的葬礼规格,但规模都较小,反映出汉代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习俗。
楚王夫人棺室,该室的前殿之后与楚王刘注原棺室想对称墓内出土的陶制金饼(象征金饼的陶器)她下凿有效放置棺木的凹线,为楚王夫人棺室。
楚王夫人车马室,在汉代男女乘车有别,妇女乘用的较小,四周封闭较严,两侧开窗,有垂帐遮挡,一般架两马或者一马,两马为马并,所以又叫马并车,这里展出的车是按汉代妇女乘用的马并车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