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时,有一位同学特喜欢女生称他是“痞子”、“流氓”。原因很简单,仅是一次上外国文学课,老师讲到了美国的“雅皮士”,而他自认为在思想上与他们是相通的。之后,我们看到的他总是理着一个光头,穿着一条皱巴巴甚至带着油彩的白色长裤,叼着一根劣质香烟,一副无所用心的样子。可前年再次遇见他时,这位娶了我们年级最漂亮女生的同学如今已“面目全非”,斯斯文文的,并已成为他所在学校最优秀骨干教师。
时尚总是受到背叛和离弃,这或许是时尚的最大尴尬。我想,我的同学这一群人退出时尚的舞台,不是因为媒体的口诛笔伐,而是所谓的时尚所承载的心情和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与一个不断成长的人的心思不相合拍。我的父母亲似乎总是远离时尚,有一段时间总是为留着中分头、唱着“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的儿子感到不解,甚至愤怒。直到我见到结婚照上穿着绿军装、戴着领袖像章的父亲,听到母亲随着音乐节拍动情地唱着“东方红”组歌,我才发现我的父母亲原来也是时尚中人。
《现代汉语词典》对时尚是这样解释的:当时的风尚。编书的人是很清醒的:时间是时尚赖以生存的前提,但时间最终将成为时间的坟墓,时尚总有一天将成为真正的“过去式”。因此,我们很容易发现,最为时尚、最为流行的东西往往会成为“过去式”的东西。在我的印象中,时尚最早引起关注是从一群穿着喇叭裤、留着长头发的男青年带来的,如今当他们翻开旧相册时或许也只能是尴尬地一笑吧。
不过,早期的时尚始终可以让我们看到一股健康、向上的气息:透过该不该穿喇叭裤的争论,人们看到的是在新时代尊重个性、尊重自我选择的重要性;《一无所有》横空出世的年代,摇滚几乎让整个中国都动起来了,有些浮躁,有些不满,有些愤懑,也有一点点玩世不恭,但更多的是挑战命运的激情和对自由的渴求。或者说早年的时尚往往是一种社会性心情或思潮的反映。而如今用ESPRIT短衫把胸器绷得既挺且高的女孩眼中的时尚则是一种张扬,张扬什么无关紧要,也难以确定。因为在自我、个性、财富、品位甚至身体统统张扬完了以后,剩下的也只有张扬本身了。这或许是时尚在时下的尴尬。
时尚往往令人尴尬,可远离时尚有时更令人尴尬,因为这往往意味着我们已不再年轻,青春和热情已离我们远去——这或许是时尚带给我们的另一种尴尬。因此,我的原则是:怀着时尚的心情,冷静地对待时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