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教学设计方案

(2020-03-29 10:21:50)
标签:

教育

历史

历史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

研修主题

信息技术辅助传统手段以渗透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姓名

王焰明

工作单位

岳西县店前中学

学科年级

高一历史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设计(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要求明晰、具体、可操作性。)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1.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

2.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 东欧剧变的原因、情况、实质;、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阿拉木图宣言;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出现的“一超多强”、欧洲联盟、俄罗斯的复苏、中国的崛起等有关历史基础知识。

2、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3、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从经济与政治之间、内因与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其根本原因,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概括阐释、情境再现和问题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掌握论从史出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讲述,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增强把中国建设成国社会主义强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点、难点)

重点:“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难点:当今世界格局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知识起点、技能起点和态度起点)

本校高一学生初中历史基础知识薄弱,入高中以来从学校到学生本人皆对于历史学科不够重视,加之高中历史专题模块体例使得这类学生更难适应,等等因素造成学生历史学科的知识与技能问题比较大,教学难度不小。

四、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本课教材本课主要讲述了两极格局的解体过程,解体后对世界局势的深刻影响,以及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方向问题。第一,原有国际格局的瓦解:美、苏为首两极格局的解体过程以及该格局解体后对世界局势的影响;第二,新的国际格局的逐步形成:“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五、教学方法设计(针对学习内容,设计教与学的方法)

(一)教法

1.师生合作与探究

2.信息技术的运用

3.讲述、放录像资料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二)学法

1.知道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认识其与两极格局瓦解和“冷战”时代结束的关系。

2.理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局势的特点,认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3.掌握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和影响,认识多极化不断加强的历史趋势。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战后(50---80年代)形成的世界格局是美苏为首的两级格局,它有何特点?多媒体展示材料

美苏两分天下,美苏合作、美苏均势、冷战对峙、大国强权。

复习旧知识,确立思维起点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多媒体展示材料

历史的(根本)、现实的、外部的(西方)等等多角度探讨

师生合作探究

新的格局形成了吗?为什么?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什么?多媒体展示材料

分组讨论

师生互动

总结二次大战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多媒体展示材料

学生思考:划分阶段,概括特征

总结提升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由于本课内容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故更易引发学生较为强烈的参与意识。因此在教学设计之中适当补充热点问题的新闻背景资料,如时政照片、纪录片、专题片等直观材料,尽量还原真实的历史情境,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收集相关历史、现实资料,展开研究,积极参与对重大历史问题和时事问题的分析,以便多角度深刻理解两极格局解体的本质原因和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各方力量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应该做出的努力。

八、形成性练习题(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练习题)

1.你如何认识苏联解体?

2.你认为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有哪些变化?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该何去何从?国际局势和平与动荡并存,面对大国霸权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你有何良策?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九、教学反思

我们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自有其优势,诸如注重依赖一支笔一张嘴的分析讲解,如果注意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等手段的运用,是会收到良好效果的;但是受到高考指挥棒引导下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其最大弊端是造成了教学的脱节——教师讲解灌输与学生被动接受,从而压抑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状况,尽量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特别是在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下,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让探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得以渗透。

十、教学改进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以为教师要在教学中要更好实施新课程理念,必须树立开放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教师教师的定位,“教”是手段,学生的“学”才是目的,因此,要多多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和积极探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