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也分三六九
(2012-06-06 17:25:36)
标签:
股票 |
分类: 投资笔记 |
这几天围绕著名品牌王老吉的争夺,加多宝和广药之间你来我往,好不热闹。这是民营企业家和国企太子爷之间的角逐。对于争夺本身,角度不同,看法各异。
几年前,国美和陈晓撕破了脸,其实是国美创始人家族和贝恩资本的角逐。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总想引入一些所谓的财务投资者或者战略投资者,但资本本身是逐利的,利益面前,撕破脸就不奇怪。
其实这段时间还有一场争夺战悄悄的进行了很久,但因为不像王老吉的品牌那么有名,所以被大家给忽略掉了。这就是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跟软银塞富/高盛之间的角逐。其实资本的背后还有实业企业施耐德的背影。这里面到底玩的是什么,外面是看不清的。
资本的获利,有很多种方式。类似贝恩资本,软银塞富这种,他们是赤裸裸的资本手段,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还有一种稍好,类似TPG,他们是进入企业,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价值,从而达到获利目的。也有类似巴菲特的方式,雪中送炭,但不图你的控股权,甚至创始人继续管理企业。
显然,资本也分三六九。
第一种是不得名不得利。比如贝恩资本,其实三年来没在国美上面赚到过一分钱。
第二种是创造价值得利。比如TPG,在达芙妮上面已经赚了钱了,将来还会赚更多的钱。而且因为他们能创造价值,很多粗放式发展的企业愿意吸引他们进去。所以TPG在中国也是遍地开花,前总理之子控制的著名的中金,就有TPG和GIC的联合投资。国内汽车零售前两名的广汇汽车,也是TPG在投资。深圳第一股000001深发展,也由TPG投资并获得暴利。我们比较熟悉的消费品牌联想集团,达芙妮和李宁,也都请来了TPG,显然,那是因为他们能创造价值。而且,TPG选择的企业都是行业内前两名之内的领袖企业。
第三种是既得名又得利。巴菲特经常是雪中送碳,而且不对控股权进行野蛮的掠夺,也不剥夺你经营企业的乐趣。他们是友善的投资者。伯克希尔不太参与到企业中去,只是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进来获得一些有优势的参股条件,比如优先股,可转债。这个跟伯克希尔本身的微型总部模式有关系,巴菲特没那么多人来帮他打点,没人帮他进入企业改造价值,早期他自己来,规模大到如今的地步,他自己再也无法亲自上阵进入到企业中去,所以只能坐而依赖企业现有的管理层。
中国的企业家,想经营好自己的企业,让企业发挥更大的价值,该引入资本的时候也不要犹豫。但是,资本和人一样,你是什么样的人,往往就交什么样的朋友。你是二流不入流的企业,你无法吸引到TPG或者伯克希尔。软银塞富跟你赌业绩,只有你也喜欢赌,你们才会玩对赌。而且,对赌本身就是完全不平等的协议,资本进来,给你下达业绩指标,你业绩达到了,资本赚钱,你业绩达不到,你输掉赌局输掉股份,资本获得控股权,资本赚股。不赚钱就控股,怎么都是赢。这你也玩?不死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