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爱的投资
(2011-12-11 18:19:28)分类: 投资笔记 |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完美的投资。那么,我最喜爱的投资是怎样的呢?
买股票就是买企业。投资的本质是分享企业的收益,所以,我最喜爱的投资,首要的是利益的一致性。包括可靠的大股东和可靠的管理层。有很多企业,效益不差,但中小股东无法分享企业成果。对于这种企业,不管企业多么有价值,对于中小股东来说,毫无价值。
接下来,在行业的选择上。我首选的是消费品牌企业。在中国,消费品行业一定是将来最诱人的投资领域。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里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消费市场。巴菲特一生钟爱消费垄断行业,美国人口只有中国的1/3,而一般消费品属于大众市场,所以,我们的市场容量是美国的3倍。美国的消费品著名企业,市值规模几乎都是几千亿,上万亿。将来我们国内产生一些上万亿市值的消费品企业,大家丝毫不要感到奇怪。除了市场的空间,选择消费品行业还有诸多原因。市场需求的稳定性,持续性,重复性。消费者对品牌企业的消费惯性,心理依赖性。这些特质足以构建品牌消费品的护城河。
那么,在商业属性上,我会更加倾向于轻资产企业。这类企业的发展,需要较少的现金,有很高的ROE和自由现金流。企业的利润,绝大部分可以拿出来回馈股东,而且不影响企业的正常有序发展。很多企业虽然赚钱,但发展需要更多的钱,企业一直在赚钱,但一直拿不出可供分配的钱,这种企业就像一群鸭子,永远有个赶鸭子的人紧随其后。所以,投资看PE是绝对不够的,同样赚1块钱,有的企业投入了10块,有的企业只需投入1毛,差别千倍。
对于符合上述要点的企业,我们站在行业内部的角度,我选择的企业必须是业内领袖企业。这隐含的条件是企业有稳定的可供观察的足够长的经营历史。不是那些突然破土而出的企业。这些企业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已经成为所进入行业的领袖。我从小就喜欢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周围的成功者,可惜现在的很多网友只喜欢批评。我的价值观里始终认为成功者一定有他成功的道理。一个已经取得过成功的企业和一个宣称自己将来能取得成功的企业,差别巨大。
具有领袖地位的企业,有的靠自由竞争,有的靠政府赋予,有的属于运气。那么,我最钟爱的是那种通过自己能力获得领袖地位的企业。这种企业属于有核心优势的企业。这个并不是说我就反对政府赋予,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我更认可市场竞争获得的优势,主要是考虑到这种能力更具持续性,东南亚的很多教父企业,在特定的时期都有政治精英和商业精英一起打造的核心优势,但这些企业随着政治权力的变更和社会的变革,很容易遭到冲击。喜诗的核心优势是品牌影响力,盖可的核心优势是低成本获得浮存金的能力,可口可乐的核心优势是品牌号召力。企业的核心能力包括管理层的战略眼光和运营能力,企业是不是总是在做正确的事情,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的文化,企业的制度和结构,企业的股权结构。有没有核心优势,有时候很难界定,这跟投资者个人的判断力和眼光有很大关系。而判断力和眼光有时候基于知识和经验,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天质。
现在我们来考察企业的内部健康情况。首先是企业财务健康。公司的负债率是不是过高?公司的流动资产是不是太少?如果突然来一场危机,公司有没有准备足够的财务资源去应对?企业的运营效率如何?企业的薪酬标准如何?企业有没有涉足一些高风险投资品?企业有没有潜在重大诉讼风险?芒格说,如果我知道我将在哪里死,我就不到那里去。我们的企业是不是在赶死?是不是在做正确的事情?如果大家有兴趣看看吴晓波写的《大败局》,你会发现,绝大部分企业的消亡,源于过度追求快。快即是慢,太快了导致很多环节跟不上,企业就崩裂。而这些最后都体现为企业现金流跟不上,断链。
企业的价值在于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所以,企业的未来很重要。我们需要重点考虑企业的成长性。企业的成长性跟上述有些要点有重合。比如中国消费品市场本身存在着巨大的成长空间。美国的消费品市场则差一点。比如企业商业模式的可复制性,比如当当在图书领域获得领先优势,积累消费者规模,然后低价推出其他品类的时候,很容易获得成功。比如好孩子通过童车建立著名领先品牌,然后把产品线扩展到学步车,婴儿日用耐用品,床,儿童车椅,也容易获得成功。另外,企业处于少年期和老年期,其成长性也大不一样。同样一个市场,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来说,其增长体现也不一样,比如中国市场对于康师傅来说,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对于可口可乐来说一般,因为各自的规模不同。
任何投资,最后都要回到一个基本问题:合理的估值。通常卓越的企业,其股价都不会太低。有几种情况可能卓越企业的短期低估值。比如企业危机,比如行业危机,比如国家危机,比如全球经济危机。还有一些企业,在成长的初期阶段,虽然已经很优秀,但规模太小,不足以引起投资者的关注,这些企业可能是还在街头摆老虎机的少年巴菲特。如果你有足够的远见,你或许可以发现他们,但这很难。还有一些企业,在某些领域已经获得了领先优势,而且具备快速复制成功的商业特征,如果你是这方面的专家,你会比一般人更早的发掘这类企业。所以,合理估值在我看来不是一个数学问题,不是看PE的高低,不是看股东权益的多少。
现在我们来看几个例子,看看这些企业的符合性:
钟爱企业 | 茅台 | 当当 | 好孩子 | 苏宁 | 招商银行 | 耐克 | |
利益的一致性 | 优 | 一般 | 优 | 中等 | 优 | 优 | 优 |
消费品牌企业 | 优 | 优 | 优 | 优 | 优 | 不是 | 优 |
轻资产企业 | 优 | 优 | 中等 | 差 | 差 | 优 | 优 |
业内领袖企业 | 优 | 优 | 优 | 优 | 优 | 优 | 优 |
核心竞争力 | 优 | 中等 | 优 | 优 | 优 | 优 | 优 |
财务健康 | 优 | 优 | 优 | 优 | 中等 | 优 | 优 |
企业成长性 | 优 | 一般 | 优 | 中等 | 中等 | 优 | 差 |
合理的估值 | 优 | 一般 | 中等 | 优 | 中等 | 优 | 中等 |
最好的选择是,全优的企业,也就是我的钟爱企业。
次好的选择是,全在中以上的企业,比如当当。
勉强的选择是,有个别一般的企业,比如茅台。
放弃的选择是,至少一个差的企业。比如好孩子,苏宁,耐克。
能力圈外的是,非消费品企业。比如招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