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涅夫的低市盈率投资法
(2010-03-27 23:15:24)
标签:
约翰.涅夫星在那低市盈率彼得.林奇巴菲特股票 |
分类: 投资笔记 |
低市盈率投资法以约翰.涅夫为代表。涅夫执掌温莎基金31年,投资增长55倍。有人把涅夫归为逆向投资者,有人把涅夫归为价值投资者,而涅夫自己更喜欢自称低市盈率投资者。
市盈率低的公司,一般是市场认为这家公司增长缓慢。所以给予很低的估值水平。但涅夫认为这正是一种机会。格雷厄姆说,现在已然衰朽者,将来可能重放异彩。现在倍受青睐者,将来可能日渐衰朽。一个缓慢增长的公司,只要价格足够便宜,甚至低廉到就算清算也能大致捞回老本。那么,一旦这家公司增长加速,枯木逢春,势必超出投资者的预期,股价自然会超预期增长。所以,这种投资方法,退可守,进可攻。
利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很多时候一个公司便宜自然有其便宜的道理。如果一味的图便宜买进低市盈率公司的股票。就显得过于幼稚,投资必然会失败。为此,涅夫提出了七个要点:
1.低市盈率
2.基本增长率超过7%
3.收益有保障
4.总回报率相对支付的市盈率两者关系绝佳
5.除非从低市盈率得到补偿,否则不买周期性股票
6.成长行业中的稳健公司
7.基本面好
如果在采用低市盈率指标的同时,兼顾了涅夫的这七个要点,投资成功的可能性就相对有了保障。这种方法需要很强的耐心以及很强的判断力。枯木逢春的时机有时候需要耐心等待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果判断力不强,很可能在周期性行业业绩顶峰的时候误入歧途。另外,对于收益的持续性要考察清楚,过低的市盈率是否是因为一次性收益的计入?反之,如果市盈率过高是不是因为一次性亏损的计入?另外,公司是否保持适当的增长?行业是否保持增长?是否是夕阳行业?
我们要注意的是,低市盈率投资并不是烟蒂投资,更不是捡垃圾。应该适当的考虑增长。涅夫的2,6,7点都是在谈基本面和增长。而对于低市盈率的陷阱,比如周期性行业在业绩顶峰时表现出来的低市盈率,应该回避。
实证分析:
1.低市盈率。我09年3月份买入金利来的股票,基本上就是基于这种投资方法。当时金利来的股票价格9毛多钱一股。对应市值不到9亿。而其年利润07年以来一直保持在3亿左右。市盈率大致为3倍。也就是说,3年可以收回投资。
2.基本增长率超过7% 金利来04年利润不足7千万,到08年时已经达到3个亿。年均增长率超过20%,远高于7%的增长。当然,金利来的业绩来源不仅仅是服装,还包含了地产销售和物业租赁,商标租赁。
3.收益有保障。服装业务的收益相对比较稳定,稳重有升。而物业和商标租赁,基本上是不可能下跌。地产销售根据结算期的变化,年度业绩会有一个波动。总体上,公司业绩的2/3左右是稳中有升的,1/3是波动的。
4.总回报率相对支付的市盈率两者关系绝佳。这点显然还算满意。事实上这个股票自从我9毛多买入以来,至今已经增长到了2.53,2.75倍左右。时间大约1年。我在2.4左右进行了减持。分红等收益加起来,应该有2.6倍。
5.除非从低市盈率得到补偿,否则不买周期性股票。地产销售有一定的周期性,但国内地产行业一直还好。服装,商标租赁,物业租赁。这些业务周期不明显。不存在周期性高峰介入的问题。
6.成长行业中的稳健公司。服装行业一直是成长的,金利来相对也比较稳健,不过有人批评金利来过于保守。可能是曾氏家族已经很富有,不想过度冒险。
7.基本面好。这点在金利来身上体现尤其突出。公司现金充足,无银行负债,现金流稳定,库存适当。公司CEO曾智明相对来说也还算进取,至少不是败家类的富二代。公司在用人上一向求贤若渴,非常重视人才的引进。为了请胡冰心加入金利来,曾智明诚心求见多次。不管是财务和经营,金利来的基本面算是比较可靠的。在品牌的运作上,一直还算合理。近年可能略显保守。对于一个守业的家族来说,保守未尝不是件好事。
涅夫除了这七个要点,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概念是“衡量式参与”。他把投资标的分为四类:1高知名度成长股,2低知名度成长股,3慢速成长股,4周期成长股。涅夫认为第一类高知名度成长股应该规避。因为知名度很高的股票,通常很难获得好的介入价格。他把重点放在低知名度成长股和慢速成长股上面,适当的参与周期成长股。
细心的人会发现,涅夫的分类方法跟行业没有关系。只是按成长率和曝光度来分。这样就会出现一种情况,可能最后选出的股票都集中在一个行业。这点跟很多基金经理遵循的行业分散配置原则不一样。但涅夫坚持认为行业不是分散配置的必然。只要符合他的衡量式参与要求,就算最后选出来的股票相对集中在个别行业,他也会坚持执行,事实上他经常如此。
对比涅夫的分类,我们可以看看彼得.林奇的分类:缓慢成长股、稳定成长股、
评价:从个人眼光来看,如果把投资境界分为:顶尖级,一流级,高手级,那么我认为涅夫应该排在高手级,林奇属于一流级,巴菲特属于顶尖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