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地人和谐文明的历史记录者

(2012-04-06 09:14:39)
标签:

评论

杂谈

                              ——记巴义尔《蒙地色彩》

                                                         郭雪波

    进化论有各种阐释,但这句话还是真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坚守游牧文明的蒙古民族生存方式,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论证和注解——逐水草而居,与天地自然和谐共生。巴义尔这部沉甸甸画册,图文并茂,精美深邃,非常真实精湛地记录了这一历史文明。

巴义尔先生在画册后记中说:“镜头下的局部真实,未必是全部真实,犹如盲人摸象一样。”记得法国一位著名女作家说过:“为什么写作?为了记录瞬间流逝的历史。”因为人类生活状态流逝的都很迅速,是瞬间的事情,必须有各种镜头下的多种色彩的局部真实。在人类长河中,任何记录都是局部的,包括作家的,记者的,史学家的或政客的,但必须有无数的局部真实的记录要存在,这样才可还原漫长历史的真实面目。

那么,巴义尔都记录了什么呢?怎么样记录的呢?

给我从视觉到灵魂冲击的有:草原上的千百种蒙古系例植物和草木,五畜中的“羊神”、“马神”、“ 驼神”, 神秘的萨满石柱和遗址,博客手——蒙古摔跤雄狮的威猛英武,老阿爸脸上刀刻般的皱褶,神秘敖包文化的随风飞扬的纛旌,祭泉仪祀中那条涓涓不息的生命之泉,英雄嘎达梅林高巍的纪念碑-----这一切,都处处体现了蒙古民族敬畏天地自然的“适者生存”、“道法自然” 的生存方式,最后一张“远去的勒勒车”, 其实历史并未远去,文明依然会坚守。

巴义尔是一位有使命感的摄影家。他在后记中描述自己较谦卑,很平实。但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应该如何作。一个族群中,有使命感的有前瞻性的智者型精英是不多的,巴义尔自然是一位。见过一幅照片:一群狼族在大雪的山坡上缓行,排成一行,有头狼在前边带路,后跟四只壮狼护卫,中间是老弱幼崽群体,再后有另四五只壮狼卫护,最后边是压阵的另一老头狼。每只狼都知自己应在的位置,都知道自己做什么。巴义尔是知道自己的使命,知道要做什么。这本厚书就是他奉献给大家的做了什么的证明,他精彩而认真地记述了一个文明的不朽和伟大。

巴义尔的记述很深远,很厚重。这本画册,不是一般的图文并茂。他是一个把平凡变为伟大的记述。好多人好多作品愿意把高大记述得更为高大,巴义尔则相反,他把平凡不起眼记述成为高大记述为不平凡,如蒙古五畜,如蒙古系草木植物,如普通牧民孩童和挤奶姑娘等等。地球上的每样物种物体的存在都是一种文化的自然形态,他们和它们都是普通而平凡地存在着,如阳光雨露如春夏秋冬,如青草绿树蛙鸣犬吠,若想让他们隽永,化腐朽为神奇,这是需要功力的,除了需要一颗赤诚的爱心之外,更需要长期顽韧的坚守如一只孜孜不倦求索寻觅的工蜂。

巴义尔做到了,让局部变成永恒,让记录变成历史,让文明继续闪出不朽的光芒。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的重要因素是,他难得的双重身份,即他是属于摄影家中的作家,又是作家中的摄影家。这种双重身份,使他具有了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经历,具备了独到的与众不同的眼光。做为一名作家,他出版过多部纪实文学作品,如:《蒙古写意》(四部)、《烙刻——记忆中的影像》、《蒙古摇篮——额尔古纳》、《永远的骑兵》、《呼伦贝尔大草原》、《满州里》等,在文学界已颇有影响,并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这些纪实文学作品的长期创作过程,使他炼就了与其它纯粹摄影家不一样的面对和认知社会的第三只慧眼,更广阔的不限于镜头感的多重层面,当他每每捕捉到局部镜头时,自然而然地付与它一种文学家的更为丰富的想象、浪漫、更深层次的历史画卷感。于是,在他镜头下每一看似普通的静态画面、平凡的人和物形象,都不由自主地流溢出鲜活生动的文学韵味,闪烁出思想和艺术凝聚的隽永光彩。

其实,对巴义尔本人,若从一个作家文学家的角度去解读他,对这部《蒙地色彩》摄影集,也把它换作纪实文学作品角度去阅读它,也许会有更准确更能到位的理解,也更能全面领略到这部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而随着时光长河的慢慢推进,巴义尔这部作品的历史意义历史价值,也会渐渐显露出来,人们更会珍视它的。国际著名作家拉什迪说过,一个好的作家必须要有俯瞰人类万物的“上帝般的视觉”。 摄影家兼作家的巴义尔先生,正在用这样的“视觉”, 俯瞰广袤的蒙古草原那生生不息的游牧文明。那是天地人和谐共生的古朴但更具有永久生命力符合人类地球生存史的文明,那是讴歌蓝天白云清泉绿草小鸟小蝶——讴歌生命的文明,在这山川大地草原河湖遭污染遭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当下,什么样的文明比这更适合人类生存呢?

今天,记录这一文明的《蒙地色彩》,让我们感受到除了心灵震撼之外,更能感受到悠悠意韵就如远远不绝的蒙古长调和马头琴的优扬琴声,些许怅婉,些许感伤,然而依旧激情高亢神韵长鸣地在我们心中永久回响,天地作和。

“伏久者,必飞高”( 洪应明著《菜根谭》)。潜伏越久的大鹏,将飞得越高。祝贺巴义尔《蒙地色彩》的诞生和本次座谈会成功。

 

                   本文为巴义尔《蒙地色彩》出版座谈会发言稿。

                                  2012318  于北京金沙斋

http://s11/middle/4dcda303tbcf8ab200f5a&690
    座谈会一角。都是摄影界名流.


http://s6/middle/4dcda303tbcf8b14ca5d5&690
    我的发言,他们说麦客风声音大过内容,未听清。那好吧,贴在这里供咀嚼。


http://s1/middle/4dcda303tbcf8bb3b6ca0&690
     巴义尔创作出版的作品《永远的骑兵》《蒙古大写意》等,史料扎实,文笔隽永,再现历史,难得的精品。 


http://s16/middle/4dcda303tbcfa31e6679f&690
        《蒙地色彩》封面封底轮廓。这幅封面,可是出自著名蒙古族油画家、中央美院教授朝戈之手。


http://s3/middle/4dcda303tbcfa35723762&690
   老萨满博师拉希-彭斯科最后的照片。巴义尔和我采访老人家后的第二年辞世。

 

下边是选自<蒙地色彩>中几幅作品:
http://s5/middle/4dcda303tbcfa37e4e614&690
      被开垦的兴安盟草原,流出黑色的血汁,控诉于天地间。


http://s7/middle/4dcda303tbcfa398421b6&690
    被矿车辗压的锡林郭勒草原,不久将消失。贪婪的矿主腐官,你们何时住手?入地狱那天吗?


http://s1/middle/4dcda303tbcfa3ae5a910&690
        这种美丽得醉人草原,正在成为历史。农耕汉民族总觉得不开垦种地是很可惜的事,学会入乡随多好。呼伦贝尔好多这样草原全成为耕地了,二三十年后将成沙地。


http://s6/middle/4dcda303tbcfa3d38b335&690
    纯朴的民风民情,传承着民族之魂。


http://s6/middle/4dcda303tbcfa3ee15035&690
    著名摔跤冠军吉亚。成吉思汗是他心中的神。


http://s6/middle/4dcda303tbcfa405cc2f5&690
    蒙古人永远以赤诚之心面对世界,他们的牛也把心顶在脑门上,面对的却是没心的世界。


http://s3/middle/4dcda303tbcfa41845482&690
   于是,勒勒车在风雨中远去----但我坚信,这样的文明不会消失!


http://s8/middle/4dcda303tbd007eb68fb7&690
    《蒙地色彩》在呼和浩特召开出版座谈会,自治区人大、民委、文联及学界领导、专家教授出席,给予高度评价。


http://s12/middle/4dcda303tbd008052894b&690
    摄影家、作家巴义尔先生,把《蒙地色彩》捐赠高校。


http://s6/middle/4dcda303tbd0081eee145&690
    大家在屏幕上欣赏作品。


http://s16/middle/4dcda303tbd0083e8768f&690
自治区文联主席巴特尔在发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