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苦荞》
——获奖是激励
我的老家库伦旗盛产苦荞麦,因而我写了《苦荞》。
我曾说过,作品一旦发表,其实就离开了作者本人,如一远嫁的女儿或送进社会的成人儿子。
社会公众读者将成为“儿女”的见证人和品评者。当然,做为父母总是有些忐忑,期盼得到关于“儿女”的好消息,因而社会奖项是一个很好的反馈。
《苦荞》近日获首届《红岩》文学奖,令我十分开心。
《苦荞》的故事梗概如下:
女主人公田一苇是个年轻寡妇,两年前她丈夫出去打工因故身亡,她守着小儿艰难度日。她丈夫的哥哥、她大伯子村长高黑柱却对她存心不良,借她家水井坏从远处驮水的困难,要挟想占她便宜,性情柔善内心又刚强的田则委婉地回避着他。河南岸的荞麦开花了,来了两个外乡养蜂人,年轻的叫杨乐,随哥哥出来放蜂筹学费的大学生.。偶然机缘,杨受到善良的田一苇帮助,并为回谢杨答应帮修田家水井,却受到高村长的威胁,但他还是几天后趁夜里来修了水井。于是在回河南岸途中,遭高村长带人毒打,田为救人在黑夜的泥泞河里背着流血受伤的杨爬行,上岸时又受高的辱骂和威胁。这次田终于昂起头,一改软弱和退避,怒斥高并把杨送去了医院。
一个月后,荞麦开始成熟了。这时突遭霜期提前,荞麦即将被冻死无法收获。村里想用土法驱霜,叫村民每户拉来两车柴草,夜里守在荞麦地旁,到时点燃烟火驱霜。冷霜降临了,孤儿寡母的田和小儿在黑夜的野外几乎冻僵,她家柴草少,点燃后不够用,寒霜逐渐冻黑她家的荞麦并波及它人。高不来帮助,反而恶言辱骂她是扫把星,克夫又克村里人。田有眼无泪,深深感到人间的冷酷,人之间的无情,就看着自家荞麦冻黑下去-----这时,有个人影出现了,他身上还绑着绷带,拉来了一车柴草,重新点燃了那堆即将熄灭的篝火----来的当然是杨乐,把他们在野外帐篷里取暖的柴草全都送过来了,贫弱寡妇田一苇那颗冷透的心也重新被点燃了,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他们俩一同往火堆上添加柴草,那熊熊燃烧的火焰,是他们用人世间心与心的真诚和善良共同点燃的,驱赶的不仅是天上寒霜,还有人之间的冷漠自私和利益驱动的丑恶-----
这篇小说想传达的是,在当今社会功利主义盛行、人与人之间愈趋冷漠和无情、正在缺失善良和真情、充满欺骗和利用时,
弘扬人世间的真情、善良、毫无功利的相互帮助和奉献精神是多么珍贵,多么需要。
《苦荞》的故事,也拒绝了当今文坛和影视作品中泛滥的只为眼球服务的“情爱”和“情色”原素。
这篇小说在<<红岩>>发表之后,曾被<<小说月报>>(2006年11期)
等刊物转载。
《红岩》把奖颁给《苦荞》这样作品,很是难能可贵,令我感动和钦佩。
祝《红岩》越办越红,就如屹立在渣滓洞旁的那座巍峨的红岩,一座文坛红岩。
2009年9月15日于北京金沙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