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山顶上的足迹

(2007-12-13 00:11:40)
标签:

文学/原创

谈天说地

感悟随笔

 

低吟西域 》之             

                     天山顶上的足迹

                                                郭雪波作

   “沙漠王”行驶在天山的嶙峋皱褶里。五脏挪位的颠簸,使我们一时忘却那片胡杨林.思索过于沉重,容易使人滞迟不敢向前。我们只能像一群采蜜的蜂儿,继续向新的花区飞翔。喜新厌旧,这是蜜蜂的特色,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我们开进比那片胡杨林生存环境还要恶劣的克拉二。

    多奇怪的名字。地图册上没标过,民间也没有记录,“克拉二”这个像化学符号又像物理重量,唯不像地理名称的地方,它究竟什么个模样、藏匿在何处?

    我们充满好奇。车穿过库车河,穿过克兹尔河,又沿着盐水沟穿越了天山南麓余脉叫一个“却勒塔克”的山。意思为狼崽之山,颇野性。著名的冰大坂就在附近,风化的亚丹地貌裸露着褐红色的断层,如是被阳光晒干的血斑,又像是刚被那只狼崽舔舐过的血羊排。风从这里穿过时都发出呜咽之声,扑向不远处的“千佛之洞”,令那些千年石佛都为之战栗。而位于一旁的那个徒有“女儿国”之名,不见“女儿们”散往何处,空余一片废墟日夜思念唐僧师徒的古荒之地,面对这日复一年的烈风袭击更是无何奈何地发出寂寥悲鸣,等候着彻底埋入黄沙之下的那一天。

    克拉二啊克拉二,老鹰说你就在它们翅膀飞不到的那座山顶上。那是天山之脊,天山则是天上之山。车小心翼翼驶上天山之脊,唯恐惊醒了它千年沉梦。附近有个叫克拉(乌)苏的地方,意思为“黑水”,还有个叫阿克(乌)苏的,那是“白水”。白水能饮,如今已成为人类聚住地阿克苏州;而“黑水”不能饮,那是指着“黑油”,千百年来是个荒凉死亡之地,近年来才进驻了一批专喝“黑油”的中石油人。他们把这天山之顶的油气井处,命名为“克拉二”(钻石重量单位),因为他们骄傲地认为,这个西气东输工程最西端源头的第一个油气田如钻石一样珍贵。

    车队终于喘着粗气停留在一片平阔的山脊上。这里,天离我们很近,伸手可以摘下一朵白云插在耳鬓。风,那个只在沟壑里横行平原上肆虐的家伙,在这天山脊上,却毫无声息地消影匿迹了,似乎失去了在此通行的户照。四周祥和安宁,空气清新又明净,呼吸之后感觉你的心肺都经历了一次洗浴。

    在这原始的连老鹰都不曾来过的天山之脊,呈出一片当今世界上最现代而文明的工地。整洁的多功能组合工作间,最现代的奔腾Ⅳ电脑和高能计算机,超轻度而无污染的钢塑板材墙壁上挂着克拉二油气分布图和地质构造图。还有游艺室、台球案、篮球架、甚至卫生间都是三四星宾馆级的。不远处,矗立着一台美国进口的国内最好的打井机,能打进地底七千米深处,在世界上它也是第一号,正轰轰隆隆地往地底探进。它的高大,人抬头望都目眩。罗经理是克拉二的“掌门人”,是一位“老大庆”,黑瘦如刀削的脸庞,从其略带东北腔的介绍中我们得知,在克拉二地区探出2840亿方地下储存气之后,国家才痛下决心上马“西气东输”这古今中外罕见的大工程,埋八千里长管道达至长三角最东端上海的白鹤镇,曰“天山白鹤紫气西来”。整个塔里木地区已探出约6300亿方天然气,保证50年用量,而且还在扩大物探面积,储存气量正不断增多。

    这真是个奇迹。海跋三千米山脊上,生生炸平出17万平米厂地,再炸开出160公里的管线至首站轮南(地),中间穿越六条河,十四次穿越公路,穿山隧道有两公里长。连中途退出的美国“壳牌”等大公司都咂舌感叹。他们觉得现如今,中国人干什么都疯了一样。如果说,在胡杨林感觉到的是一种悲壮,那么,在克拉二,感觉到的是一种豪迈。

    怎么发现的这宝贵气田的呢?我们采风组领队肖平社长是物探出身,插队内蒙十二年,没有走老革命老诗人父亲肖三庇荫回城,而是干了石油物探整整二十年。这里就是他们物探队发现的,愣从地底几千米深处逮住了这条巨大气龙的龙头。对物探人,有个形容:“远看像逃荒的,近看像要饭的,细看却是物探的”。扛着仪器走遍荒山野岭,风餐露宿与狼狐为伍,个个像野人。老肖讲,他们队有两个小伙挖探井土洞时,突然从上边跳下来一只惊恐的野兔子,两个人正高兴晚饭有美时,发现洞上正有一双绿光死死盯着他们手中的兔子,那是一只饿狼。老狼守着上边洞口不走,不甘心美食被夺,那两个人又不敢从洞中爬出,只好把兔子扔还给老狼解救自己。

    老肖如重见了当年初恋情人般看着气势豪迈的克拉二。眼角有些湿润。他低声对我说,他楼下住着一个老地质学家,就是他发现的克拉二的牙哈气田,可老地质学家现在已经瘫痪在家,也从来没有再回来过这里。这次他回去,一定把这喜讯告诉老人家。

    天山之虚,存乎龙气;贯穿西东,送万民以福气。

    这八千里浩荡龙气,或许让东方几亿国人稍稍缓解能源燃眉之急。

    有史以来,行动者是伟大的,一旁絮叨指东道西是无聊的。尽管行动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可国人还得繁衍生息。只望代价少些,变得聪明些。因而,我对克垃二仰视乎,为之歌,心无愧。从库尔勒直奔乌鲁木齐,开车的伊师傅长相奇特,豹额鹰眼狮鼻,宽而硬挺的下巴,骨格奇异,有一股巨人遣风。他这酷相倒跟克拉二、天山脊、干沟、大戈壁十分和谐,渐构成我们此行的贴切尾曲。

    低吟西域,就以此收曲吧。

 

 

2007.12.12重改于北京金沙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