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乡村教堂

2022-05-15 13:24:04

青岛的乡村教堂

青岛有许多气派壮观的大教堂,它们多坐落在市海边市中心,而在青岛的乡村也有许多有美丽的教堂,当然我们这里说的乡村是过去时,以前是青岛周边的乡村。现在早就成为了市区的一部分。只有他们的名字依然保留着乡村的痕迹。

 

王家下河教堂

乘驾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东风,王家下河教会在李村河上游,王家下河村东,筹建新的教堂。2010328日举行新堂奠基仪式,2012427日进行献堂典礼。教堂由上海源景建筑设计事务所负责设计。占地面积6亩多,建筑面积约2600平方米。主堂、副堂共可容纳700人左右。教堂建筑风格为欧式乡村教堂的建筑风格,简约、清秀和周围环境十分协调,红瓦绿树,相得益彰。

新堂建成之后,先后由赵开杰牧师、张霞牧师负责牧养。20149月青岛市基督教两会进行主任牧师备案后,该堂由高永亮牧师任主任牧师,刘伯君牧师、李刚传道、董绪磊传道3位教牧同工配合主任牧师参与教会侍奉。此外,还有堂管会成员及许多义工、骨干信徒参与教会服侍。目前聚会人数有500人左右。除主日礼拜以外,还设有新旧约查经聚会、祷告聚会、青年聚会,慕道班以满足不同信徒的不同需要。

 

十梅庵教堂

十梅庵堂坐落与十梅庵村西南,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石头砖木结构,二层钟楼式建筑,外观非常漂亮美观。它也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具体落实的见证,是青岛自复堂以来第一座里程碑式的教堂。

中国民族宗教网介绍,19379月,美国国际四方福音会传教士司保罗由泰安来到青岛,组织信徒奉献建立十梅庵教堂,十梅庵教堂始建于1941年,原属美国国际四方福音会,始称福音堂。因战争的缘故,司保罗牧师被迫于1941年离开中国。当他离开中国时,教堂的工作于1948年交由本地同工田恒秀牧师负责,并由3位瑞典传教士协助,1951年停止聚会。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十梅庵有信徒自发组织家庭聚会。1995年南渠教堂建成后,十梅庵的信徒一般都到南渠教堂聚会礼拜。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青岛市基督教两会与香港国际四方福音会的友好往来日益频繁,在香港国际四方福音会李朗英牧师的协助下,香港国际四方福音会自愿出资120万港币,易地重建十梅庵教堂。从200011月定址,到200111月完成,受到市宗教局、李沧区宗教局和十梅庵村委的支持和帮助。

 

李村教堂

滨河路基督教堂位于李沧区滨河路1183号(原属崂山县李村镇),是李沧区历史最悠久、风格独特的建筑物。

1897年,德国强占胶澳后,德国基督教信义会柏林教会于1898415日差派牧师昆祚到青岛传教。昆祚作为德国胶澳总督的顾问,是青岛基督教信义会的创始人和首任牧师。1900年,昆祚和士谦二人在李村选择并购买教堂土地,占地约4亩,此二人只买了土地未开工建设。

1904年,由德国传教士邵约翰来李村主持修建完成。 教堂主建筑为一层,石砌基础,红砖红瓦,在主入口顶部设计处理为略高起的山墙。建筑主入口处为二层结构,石质楼梯,木质地板。

原堂顶顶端建有钟楼一座,每逢礼拜的时间,信徒听着钟声来到教堂参加崇拜聚会。钟楼已于文革时被拆毁,大钟已无从寻找。在教堂后院另有房屋多间,院子面积有600多平方米,堂内面积281.23平方米,占地668.9平方米。教堂后建高等教会学堂,招收各地学生百余人,住校学习,邵约翰任校长并兼任教会牧师。1947年金义生任该堂牧师,1949年由李伯诚接任该堂牧师。1958年下半年停止聚会。

文革期间,教堂先后被新华书店和河北大队占用,后院学堂被拆,堂顶钟楼被毁。1983年,滨河路教堂房产归还青岛市基督教两会。19844月开堂礼拜。

 

1985年原崂山县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此堂成为县三自的办公地点。1991年对此堂作了一次大修,一些脱落的墙体得到了修补。此堂于1994年随着大青岛的区划,被划为青岛市李沧区。2001年市基督教两会又重修了此堂。

 


2002812日,滨河路基督教堂被李沧区政府批准为李沧区文物保护单位,20081121日,被列为青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1010日,被列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