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的教堂之:宣武门天主教堂

(2016-02-23 18:24:04)
标签:

杂谈

分类: 信仰文明文化

宣武门天主教堂

 

       北京有众多的教堂,其中的东、西、南、北堂因建筑风格各异,宣武门天主堂位于现今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一百四十一号,俗称“南堂”,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一座教堂。它最初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兴建,当时称宣武门礼拜堂,是一座中国传统建筑,规模很小,仅在当眼处安放一具十字架,以表明其天主教堂的身份。清顺治七年(1650年),在耶稣会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主持下,于宣武门礼拜堂原址开始天主堂翻建工程,于两年后建成一座中式建筑风格的大教堂。据史料记载,新教堂“牖器饰,如其国制,内建亭池台榭,式仿西洋,极其工巧,堂前有大理石牌楼一座,署有上赐‘钦宗天道’四金字。”顺治皇帝对汤若望和宣武门天主堂非常关注,曾二十四次亲临教堂,并赐御制“通微佳境”匾。当时的教堂设施齐全,除了宗教建筑外,还设有天文台、藏书楼、仪器室等,对西方现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宣武门天主堂开始重修。十年后,一座欧洲风格的高大建筑落成,这是北京城内继蚕池口天主教堂之后第二座欧洲风格的建筑。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教堂建筑在地震中损毁,次年由葡萄牙国王斐迪南三世出资重建宣武门天主堂,采用当时欧洲流行的巴罗克式建筑风格,建筑平面取十字体,长八十尺,宽四十五尺,教堂屋顶呈穹窿状。雍正八年(1730年),教堂再次毁于地震,雍正皇帝专门赐银一千蔖用于重修,并延续原先的巴罗克风格,门窗屋顶皆用穹窿设计,更显高敞、明亮,气派宏伟。至乾隆四十年(1775年),教堂又毁于火灾,获乾隆皇帝赐银一万蔖恢复其原貌,并赐予手书“万有真原”匾额。

          道光十八年(1838年),因宗教摩擦不断,清政府为息事宁人,取缔天主教在华的一切活动,宣武门天主堂被政府没收,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才发还,于1860年重新开堂。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教堂遭义和团彻底焚毁。据《庚子记事》记载:6月13日,在清政府的纵容下,义和团“焚烧顺治门(宣武门)大街耶稣堂”,“顺治门内天主堂,并施医院两处,又焚烧西城根拴马桩、油房胡同、灯笼胡同、松树胡同教民之房屋百间,砍杀男妇教民无数”

        光绪三十年(1904年),用庚子赔款第四次重修天主堂及附属建筑,并保存至今,于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的宣武门天主堂是北京的主堂,共有三进院落,中西合璧是它最大的特色。其大门为中式三开间建筑,占据教堂的第一进院落,其后的东跨院为教堂的主体建筑,西跨院为起居用房。教堂主体建筑立面为典型的巴罗克风格,但与一般西式教堂以石材建造不同,宣武门天主堂外墙采用中国传统的青砖结构及磨砖对缝工艺,在建筑物上随处可见精美的砖雕图案,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http://s9/mw690/001qkRsIgy6ZwTmodG8a8&690

教堂进门处左边是利玛窦的雕像,右边是汤若望的雕像。利玛窦是将西方科技介绍给中国的第一人。
http://s14/mw690/001qkRsIgy6ZwTmXDhH0d&690

马泰奥·里奇意大利语:Matteo Ricci意大利语:[matˈtɛo ˈrittʃi],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汉名利玛窦西泰。中国在唐朝时曾一度流行基督教聂斯脱里派景教),元朝时天主教进入中国,但是到了明朝建立以后,中国基本上已没有基督徒。利玛窦可以说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创者之一。

带着西学而来的利玛窦开展了晚明以来士大夫学习西学的风气。由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一共有一百五十余种的西方书籍翻译成中文。利玛窦撰写的《天主实录》以及和徐光启等人翻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等书不仅带给中国许多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哲学思想,而且许多中文词汇,例如线平面曲线曲面直角钝角锐角垂线平行线对角线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心外切几何星期等等辞汇就是由他们创造并沿用至今。

利玛窦制作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地图,在中国先后被十二次刻印。而且问世后不久,在江户时代前期也被介绍到了日本。对日本地理学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北极南极地中海日本海等词汇皆出于此地图。至今,日本仍称17世纪至18世纪的地图为利玛窦系地图。


http://s11/mw690/001qkRsIgy6ZwTnEJCyda&690

约翰·亚当·沙尔·冯·贝尔德语: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1年-1666年),汉名汤若望,字道未神圣罗马帝国科隆(今属德国科隆)人,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神父、学者、传教士明神宗时来华传教,中国明末清初官员。1623年来到北京,将伽利略的文章翻译后收集成《远镜说》一书,也把德国矿冶学家阿格里科拉论述欧洲开采和冶金技术的巨著《论矿冶》(De re Metallica)译成中文,取名《坤舆格致》。1627年被派往陕西管理教务。1630年经徐光启推荐,汤若望奉召第二次来到北京,接替刚刚去世的传教士邓玉函任职历局,协助徐光启编修《崇祯历书》。明朝政府为阻止清军入关,他受朝廷命令制造火炮。完成了测算日食月食的《交食说》。清军入关后,后被御封为钦天监监正。1644年清兵占领北京,需要颁布新的历法,汤若望的“西洋新法历书”获得颁行,为《时宪历》。汤若望深得清朝摄政王多尔衮顺治帝的信任,顺治十二年(1655年)受封为通政使,晋一品,封赠三代。顺治皇帝死后,小皇帝康熙登基。辅政大臣鳌拜反对西洋学说,康熙三年(1664年)发生“历狱”,汤若望被判凌迟死刑。康熙四年(1665年),京师地震,免死羁狱,获孝庄太皇太后特旨释放。康熙五年七月十五(1666年8月15日)病死。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给汤若望平反


http://s12/mw690/001qkRsIgy6ZwTopHoT0b&690

南堂作为国际堂区,每周日上午10:30有英文弥撒。

http://s9/mw690/001qkRsIgy6ZBfD5ayc98&690

http://s16/mw690/001qkRsIgy6ZBfiAJAP7f&690

教堂后部二楼是唱诗台,还有一组管风琴。
http://s8/mw690/001qkRsIgy6ZwTrttdB27&690

夜晚这里一片肃静,透过耀眼的十字架,可以看见后面北京市第二医院的霓虹灯。
http://s3/mw690/001qkRsIgy6ZwTsX8Hg22&690

感谢二院的李主任,收留九十一岁高龄的父亲住院。
http://s14/mw690/001qkRsIgy6ZwUb56xf2d&690

 

父亲在二院病房住院时与孙子孙女和重孙子在一起http://s8/mw690/001qkRsIgy708tBhysLa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