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街人对新事物的出现一开始都是漫不经心的。
比如说恢复高考,大家并不知道这对孩子们意味着什么。有远见的便说:当然是好事,就象光荣入伍或招工一样,那就是国家的人了。
小街那时从未出过大学生,高中毕业后,很少的几个去当兵了,也有招工离开的,绝大部分都是就近找个生产队,成了下放学生。后来下放取消了,大家就成了待业青年。
所以,对一个刚刚上高中的学生来说,高考对我们的压力和影响并不显著。
对我来说,压力最大的是吃饭问题。
那是我第一次吃食堂。看着人头涌动的场面我显得有些手足无措,那完全是一场近乎原始的战争,你推着我,我压着你,一会儿拱过来一会儿拱过去,谁的力气大谁就能先胜出。等到我们轮上,饭早就凉了,运气不好的话,菜都没有。虽也有值班的老师,但他显然既无可奈何又司空见惯。
因而我后来总结出两条:一是秩序很重要,秩序主要是保护弱者的;二是管理很重要,只要管理不屈服于强者。
与我深有同感的还有“老五”。虽然他比我略大一点,我们还是同属年龄最小的弱势群体。
我与“老五”来自不同的初中,分座位时一开始并不在一起,但吃饭问题使我们空前的团结起来。
真正使我们“铁”起来还是我们被班主任传唤以后的事。
实事求是的说,那起事件是我策划的,但是是由“老五”和我共同实施的。当我们又一次来抢饭时,那些人高马大的高年级同学早又黑压压的涌在前面。突然,人群惊叫着纷纷散去,我们迅速占领了窗口。其实,我们没做什么复杂的事,只不过是“老五”和我同时向密集的人群泼了两碗凉水而已。
那碗凉水很重要。它不仅让我们第一次吃到热乎的饭菜,也第一次让我们被请到了班主任的房间。
更重要的是吃饭的问题却就此得到了完满的解决。班主任带着我们的检讨书和饭碗找了司务长,司务长在张贴检讨书的同时也破例收下了我们的饭碗,以后我们就可以直接进去取饭了。
一开始我并不知道“老五”的父亲是团长。
从小街去学校的途中必须经过一个驻地。这个驻地守卫的是一座战备油库,油库建在山洞里,一道道巨大的油管将油库与江边码头连接在一起。这个驻地我是知道的,我曾在小街上看到过前来买菜的战士。但我不知道那里还有一个团部。
知道“老五”父亲是团长那是从他书包里发现的一本书。那本书叫《海浪上的花圈》,是苏联人写的,作者不记得了。内容是写一艘军舰上的士兵生活,后来这艘军舰在一次远航中触礁沉没,撞击而起的海浪在那个水兵眼里宛如一只雪白的花圈。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外国小说。读完这个凄美的故事后,我知道那是与我过去所有看过的书绝对是不一样的,以前我所了解的英雄,牺牲应该都是在与敌斗争中壮烈的,咋会死于浪花呢?这是一部很反动的书么?
在想这些问题的时候,我还是注意到书的背面有“秘密
供团以上参考”的字样。后来“老五”告诉了我一切,包括他从家里将书偷来的事实。
“老五”偷来的第二本书是《毁灭》。
这回我无话可说。在对敌战斗中,红军们在围困中挣扎着,克服了能克服的困难,惩处了该惩处的动摇分子,坚持了该坚持的东西,但最后不该毁灭的还是毁灭了。
掩卷的时候,看着那以绿色桦树林为底色映衬着头戴那种尖尖的军帽挥舞着马刀的红军们的封面,很有些发呆。
“老五”说,他爸就说这书写的好。
我说,你爸是“投诚”的吧。
“老五”就非常的不高兴,说,这书又不是我爸写的!
我当然知道冤枉了他爸。他爸是一路从山东打过来的,很正宗。
当几年以后,日本的那部《望乡》公映时,我自然又想起了“老五”,还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那时正上大学,“老五”则选择了一个比较好的单位上班了。这部电影的剧本我们在那时就看过了,很神秘的,当然是作为“黄色书刊”来进行批判的。我们曾一致认为象这样的电影是不可能在国内看到的。说的时候,居然都叹了气。
但很多事显然不是我们就能说了算的,也就四、五年的工夫吧,那部电影就公映了。
再后来,新华书店的新书书架上又有了《静静的顿河》、《基度山伯爵》等,每当见到这些熟悉的面孔,我总是忍不住要给“老五”写封信。
其实“老五”是他家一条狼狗的名字。但这个名字绝对与“老五”有关,他在家排行就是老五,最小的一个。只不过他的几个哥全在外地当兵的当兵,工作的工作,常年在家的也就“老五”了。
我是认识那条叫“老五”的狼狗后再认识“老五”他爸的。
我们所在的学校离家有三、四十里路,“老五”家大约正在从我家到学校的半路上。一般来说,星期六我们都是吃过午饭才往回赶的,但或许那天是弹尽粮绝了,最后一节课下课后,“老五”说,我们回吧,到我家吃饭去。这对我来说当然是不错的主意。
其实我一路比较害怕的是见到“老五”他爸,但进了他家院子后,那条叫“老五”的狼狗更让我害怕。面对着它的咆哮,“老五”做了许多怪异的动作,但效果很不明显。结果,我们居然僵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还是午睡中的“老五”他爸出来解决了问题,他只不过对它叫了一声“老五”,那家伙就乖乖溜一边去了,这似乎让“老五”很没面子。后来“老五”对我说,那家伙只听他爸的,他妈都指挥不了。
“老五”他爸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威严。他到厨房转了一圈,然后给已经上班的“老五”妈打了个电话,说,来客人了,多弄几个菜!声音是很硬朗的那种。“老五”悄悄告诉我,他不会做饭。
一开始我没敢把“客人”与我联系起来,等“老五”妈带了许多好吃的赶回来后,我才差不多第一次觉得做客人绝对是十分幸福的事。
那是我吃过的最好的一顿饭菜。
在整个高中阶段,我差不多成了“老五”家的编内成员。
或者说,“老五”家成了我最重要的旅途驿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