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虞姬:生命的绝唱

(2009-02-24 09:46:42)
标签:

绝唱

虞姬

杂谈

    如果没有虞姬,项羽就很难完美。

    世界在人们眼里总是由阳刚与阴柔的混成才是和谐的。这很像太极图中的那个由黑白构成的圈子,要是将那两条鱼状的东西割裂开来,大约就啥也不是了。

    所以,当提到“霸王”的时候便很容易就想到他的“别姬”,而这正是人们审美情结真实而自然的流露。

 

    当项羽在四面楚歌中困于垓下时,尽管失败的气息已那么清楚的弥漫在他的四周,但项羽丝毫没有作小儿状。他于豪饮后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

    司马老先生尽管将这一段写得并不吝墨,但留给虞姬的却只有四个字:“美人和之。”

    虞姬和声而歌的内容司马迁就懒得去理会了。

    倒是《楚汉春秋》记下了虞姬的歌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至情方有至爱。

    项羽正是具有至情之人。

    他的豪情决定着他的豪气。所以项羽的字典上差不多似乎只有一个字:刚。

    从他见到秦始皇出游时脱口而出的那一句“彼可取而代之”到冲锋陷阵横扫千军,从鸿门宴豪释刘邦到要求与刘邦单打独斗,从败而不屈到拒渡江东,甚至指名道姓送别人自己的脑袋,项羽绝无悲色。

    项羽绝对不会兵危时象刘邦那样让一大帮女人穿上军装去吸引敌人的视线而自己趁机开溜,项羽更不会只顾自己逃命而象刘邦那样三番五次的将别人推下车以减轻负荷。

    但在生命的最后一段里程里,项羽却为了他的虞姬和战马而潸然泪下。

 

    至爱方有至情。

    虞姬正是具有至爱之人。

    在苏州,有一条巷子叫“丽姬巷”,据说虞姬曾在那里生活过。

    不过,那当是虞姬早年的事。当年,项羽随他的叔父项梁身无分文的流落到吴中(苏州)时,无以为继,只得卖艺为生。

    说是卖艺,主要是项羽的活。其实项羽卖的就是蛮力,他能脸不变色的举起庙门前重达千斤的大鼎。这事一传十、十传百,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

    相传,虞姬正是在这种效应下投身于项羽的。

    当虞姬到了出嫁年龄时,上门提亲的人比苍蝇还多。但对那些书生公子虞姬一个都看不上眼,她说:身逢乱世,只有嫁个力能举鼎的人方能保身。

    而项羽恰是那个唯一能举鼎的人。从此,虞姬便跟定了项羽。

    或许正是虞姬对勇武的崇拜,她一直追随在项羽身后南征北战,浴血疆场。出生入死中,她的爱和生命已经与项羽融为一体。

    所以,垓下,当项羽流下他此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泪水时,肝肠寸断的虞姬只有以死相报。

    尽管那个举鼎的人并未使她保身,但虞姬已得到了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歌声尽,人已绝。

 

    关于虞姬是自杀还是他杀,那首绝唱是自创还是他创,后来存在着许多无谓的争议。

    项羽会杀虞姬么?俺想不会。项羽战败的最后时刻,他将他另一个至爱——乌骓马送给了那个接他渡江的亭长,他宁可下马步战而死,也不愿他心爱的战骑随他而去。如此项羽,他会去杀了虞姬么?

    或许,当虞姬自尽那刻起,项羽的生命就已经结束了。他坚持不渡江东,就不能将虞姬的殉情视为原因之一么?

    清朝有个非著名诗人何浦写道:“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军恩是楚腰。”

   “楚腰”者,虞姬也。当大批楚军向刘邦投降的时候,虞姬这个女人却坚定的将生命献给了自己所爱的人。

    这首《虞美人》甚至据说这个词牌的由来,不就是人们送给虞姬最好的祭奠么?

 

    其实,从虞姬逝去的那一刻,那种悲情的场景就已经成了历史上一个永恒的定格。

    环绕在这个定格四周的,同样是那首永恒的绝唱。

 

   

                           虞姬:生命的绝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