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扶贫日记(1)

(2012-03-23 19:44:51)
标签:

竹心堂主

扶贫

吴起

铁边城

刘泉沟

日记

扶贫日记(1)

 

     市委、市政府抽调市级和部门350名领导干部包扶350个低收入村,我的包扶点在吴起县铁边城镇刘泉沟村。2012年3月22日至23日,在县政协和铁边城镇领导的陪同下,进村展开调研。  

 

                                         (一)                        

    刘泉沟村距铁边城镇不到十公里,离国道五六里。全村4个村民小组,219户,464人,留守人数320人。占地21.7平方公里,耕地7940.3亩,退耕还林后,人均基本农田2亩。主要农作物为:玉米、豆类、荞麦、洋芋。羊子仅有100只,没有其他产业。去年人均纯收入3000元(不含以粮代赈、石油征占用地收入),但受农副产品价格的影响收入不稳定。                                                        

    村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较差。村委会及党员活动室虚挂牌子,里面没有什么设备。从公路到村子为土路,坑洼泥泞;各村民小组和农户之间为小路,崎岖难行。学龄儿童都在镇上上学,初高中生在县城就读。农民小病到镇上,大病则进城。

    村支部和村委会去年换新班子成员对村里底子不清,发展思路还没有理顺。          

    座谈中,村民代表请求:解决进村道路,完善活动室设施。关于今后的发展规划,村民没有多的想法,只是强调巩固和抓好种植业,对村里近30亩的两坝水面能得到充分利用。对搬迁不热衷。认为,搬到镇上距土地太远,耕作不方便;做其他生意不会,无从生计。如若搬迁,尽管国家给补贴,但自己拿不出相应的投入,担心负债给以后的生活带来不便,孩子上学、结婚会亏欠更大。                                  

(二)

     吴起的许多村子,一户单独住在一座山上,居非常松散,户户之间的跨度非常大,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基础设施不好建设且投入太大,发展滞后,环境很不适宜生存。我以为,这类村子选择搬迁是上策。但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是把村民搬到乡镇,可使用土地又不方便,这一矛盾如何化解,亟待研究,妥善解决。                                                                     

    村民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只盼“输血”的想法,给扶贫增加了难度。就包扶干部的情况而言,开展工作的难度也很大。说实话,把包扶任务落实给一个人,是有问题的。过去,举一个单位之力包一个,这么多年了,还有三分之一的低收入村,而一个人有多大的能力呢?况且不是所有的领导都有人力和物资资源支配权。若有,也是个别。许多干部不熟悉农村工作,如何指导村民致富?何况许多人连自己也没能力富起来,又如何帮扶低收入的村民呢?所以,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面对村里的状况,我和县政协和镇领导的意见是一致的,要求村领导班子首先逐户摸清情况,让农户先根据的能力,提出自己增收的初步想法,在稳固现有收入的前提下,从小做起,从院落做起,逐步提高收入。比如,多养几只鸡,多养几头猪。在有了一定基础的情况下,把项目慢慢往大里做。                                           

    要求村民精心耕作人均2亩农田,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单产效益。以前,镇上因为村里耕品种零乱,一直没有提供无偿地膜。座谈会上,镇领导表示,村上要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达标后,一定会给与全力支持。关于利用水面的问题,要求村上先明确权属,或由村民承包,或引进投资,一定要做好技术培训和管理工作,把合同订好,逐步增加收入。                                                                                  

    关于道路问题,确因投入过大,无从着落。有采油车大量出入,是否有能力和关系与石油方面协商解决,是后话。活动室设备问题,力争于县上谈,从基层组织建设专项经费中解决是可行途径。             

(三)

    离开刘泉沟,顺便看了铁边城的新镇建设,与村子自然有天壤之别。铁边城镇位于吴起县西北部洛河头道川,距县城37公里,属典型的梁状丘陵沟壑区,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白于山区腹地。铁边城镇历史悠久,堪称古镇。十六国时期夏国的创建者赫连勃勃修了许多城池,铁边城即是其中之一。传说,驻守铁边城的大夏国国王赫连勃勃的大女儿赫连铁招婿,应招当了“倒插门”女婿的居然是屯兵驻守吴起镇的赫赫有名的魏国大将军吴起!                                                                                      铁边城仿照宋代建筑构造,很有特色。镇边有搬迁来的村民新居,更是一处美丽的景观。             

    从刘泉沟到铁边城,颇多感触,随吟二首为记:                                                 

刘泉沟

一山一户散为村,晨田暮埂掏收成。

靠天吃饭苦耕作,俊男靓女不传承。

铁边城

书中硝烟未曾散,铁女门前吴起站。

边塞楼阁古遗风,城池漫步绝口赞。

 

白世锦

2012年3月23

 

刘泉沟

扶贫日记(1)

扶贫日记(1)

扶贫日记(1)

扶贫日记(1)

扶贫日记(1)

扶贫日记(1)

扶贫日记(1)

扶贫日记(1)

扶贫日记(1)

扶贫日记(1)

扶贫日记(1)

铁边城镇

扶贫日记(1)

扶贫日记(1)

扶贫日记(1)

扶贫日记(1)

扶贫日记(1)

扶贫日记(1)

扶贫日记(1)

扶贫日记(1)

搬迁村民新居

扶贫日记(1)

扶贫日记(1)

扶贫日记(1)

吴起胜利山

扶贫日记(1)

扶贫日记(1)

扶贫日记(1)
扶贫日记(1)

扶贫日记(1)

扶贫日记(1)

扶贫日记(1)

扶贫日记(1)

扶贫日记(1)

扶贫日记(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字画
后一篇:篆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