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眠除夕夜

(2010-02-15 20:35:30)
标签:

竹心堂主

除夕

春节

记录

休闲

日记

不眠除夕夜

 

    与以往一样,除夕的下午回到妈妈家,全家人热热闹闹过大年。

    去年春节,女儿没有回家过年,她为就业的事在北京忙碌。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在考取的三个很好的单位中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职业。今年春节她回来了,可谓荣归故里。自己赚钱了,第一次回来给家里的每个人都买了礼物。她给奶奶送了件花红棉袄,把老太太高兴的合不拢嘴。

    老太太换上孙女给的棉袄,在儿媳们的赞扬声中,乐呵呵地在镜子前站了许久。然后,她脱下棉袄,取出针线把每个钮扣重新定了一遍。又找出一块红布,戴上老花镜,在棉袄的内侧一针一线地认真缝了起来。问及,她说:缝个口袋装钱方便,小偷偷不了。儿媳们争着要帮她干,老太太不让,只好由她。

不眠除夕夜

    三弟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十七道凉菜,五种陕北碗子肉。凉菜摆满了桌,大家耐心地等老太太把衣服口袋缝好后,这才围坐桌前开吃。说心里话,每道菜都比饭馆里的好吃。我陪母亲喝白酒,其他人喝红酒或啤酒。老太太菜吃的很香,酒喝的有味。七十八岁的人,饭量与我相当甚至比我还大,用她的话说:能吃能喝,能跑能串。

不眠除夕夜

    凉菜没有吃完,大家都饱了,一致要求不要上热菜,留着明天再吃。一阵收拾停当,老太太拿出麻将,要我们陪她玩。孙子、儿媳、儿子们轮番上阵,她自始至终岿然不动,坚持到底。

    也许是人们对春晚的要求过高,也许是春晚一年不如一年,所以,看春晚的人少了,看打麻将的人却多了。春节钟声敲响的时候,孙子们出门放炮去了,几个儿子顶替上阵陪妈妈玩。

不眠除夕夜

    母亲平时是不打麻将的,只有在除夕夜才和孩子们玩玩。这也是她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大年三十,一定要和我们一起熬夜的。后半夜,她抽烟多了起来,时不时还要我陪她喝两盅。

    凌晨五点,在我的要求下停止了麻将,要他们都去休息,留我和三弟包饺子。三弟很细心,根据每人的口味不同准备了不同的饺子馅,有

不眠除夕夜

韭菜大肉的,花白大肉的,萝卜羊肉的三种。我们二人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包了足够全家人吃两顿饭的三种饺子。天亮了,母亲和其他人陆续起床了,我利用他们做饭的时候小睡了一会儿。由于大家起床的时间不一,春节早晨的饭成了流水席,谁起来谁吃,谁想吃什么饺子就煮什么饺子。在我吃饭的时候,老太太的三个孙子还在呼呼大睡。

    等大部分人吃饭后,母亲又要打麻将,三弟要休息了,我也要外出散步,妯娌们有说不完的话,她老人家无奈地看看这个孙子,看看那个孙子,谁也舍不得叫醒,在家里乱转。

    临近中午的时候,我回来倒在沙发上睡了。朦胧中听到其他人又在煮饺子吃,我不予理会,继续大睡。不知什么时候,麻将声叫醒了我,原来,老太太又和孙子们玩麻将了。

   下午,把除夕夜没有吃的碗子肉端上了桌,又把剩余的饺子面拉成条子用麻辣肝酱拌着吃,那个香真是没法说,全家人在说笑中继续了年夜饭的过程。

 

 

                                                 2010、02、14    23:30

 

附:话说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潮俗新媳妇回娘家叫“返厝”,古称“归宁”,连续三次,故有“头返厝”(婚后三天)、“二返厝”(婚后十二天)、“三返厝”(婚后满月)之说。头返厝有三日回的,也有十二日回或满月回的。头返厝一般不能在娘家过夜,吃过午饭后至娘家炊烟之前就得返回。二返厝可住一两天(潮安一地二返厝也不能过夜)。三返厝可住十天半月,只要与夫家商量好就行。头二次返厝,一般都要事先商量好,由新娘的兄弟来带回。第三次返厝,通常由新娘自己己回或由新郎相伴回。新郎第一次拜谒岳父母,要备带三性大礼。岳父母要让女婿“食甜卵(鸡蛋)”,并没酒席款待。女婿用完餐后当日回程,留妻子住娘家,按约定日子接新娘回去或由新娘的兄弟送回。不过,现在礼俗大多简化。新郎亲迎新娘过门后,即刻偕同新娘“返厝”,然后再出门兜一下后,再到新城“二返厝”,婚后回娘家就一切如常了。

  “食甜卵”之俗源于一个美丽故事:昔时一李姓老婆婆,有女成年,经媒人说合,出嫁张生。几年未育,婆婆听知女儿夫妻意见分歧,长期分居,实非生理问题,为盼望早日抱得外孙,设法请女婿到家来,煮甜卵敬之。告知女婿甜卵是甜蜜圆满,家能甜蜜圆满则兴,夫妻甜蜜圆满则能生育孩子的道理。婿悟,从此夫妻相敬如宾。翌年得子,婿欢天喜地到岳家报喜。自此,后人以煮甜卵敬新女婿,历代便沿袭下来。

  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关于财神是谁说法不统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赵公明,因张天师曾命其守玄坛,故又名赵玄坛。此人来源于《封神演义》,姜子牙封他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 赵明朗,字公明,道教中的玄武之神,俗称赵公元师。此说来源于《三教搜神大全》,圣号全称为:"总管上清正一玄坛飞虎金轮执法赵元师"。

  范蠡: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手下大臣,帮助越王打败吴国,后来经商发了大财,改名陶朱公。后人奉为财神。

  关羽:三国中的关羽是个"全能"人物,最重义气,后人把"义"和"利"等同对待,奉为财神。一般商号供奉关羽者居多,认为他对商号有保护作用。

  上述财神中,赵公天师正宗财神,范蠡称为文财神、关羽为武财神。此外还有供奉太白星者,称为"财帛星君"。因为太白星亦叫金星,附会为财神。还有以齐天大圣、招财童子为财神者。

  民间所供大多以赵公明居多,其印刷的形象很威武,黑面浓髯,顶盔贯甲,手中执鞭,周围画有聚宝盆、大元宝、珊瑚之类的图案,加以衬托,突出富丽华贵的效果。

  财神的传说

  据说,财神爷是有钱人家供奉的,没钱的人供奉是不会显灵的。民间流传有“财神菩萨休妻”的故事:从前,财神庙财神身边总有一位端庄美丽的财神娘娘陪伴。后来这位善良的女菩萨突然不知去向,原来她被财神爷给休掉了。财神爷为什么要休妻呢?这要从一个乞丐说起。有个讨饭化子穷得无路可走,讨饭路过一座古庙。进庙后,他什么菩萨都不拜,单摸到财神爷像前,倒头便拜,口里祷求财神爷赐财。赵公元帅见是一个叫花子,心里想连香烛都舍不得点,还来求财?天下有那么多穷叫花子,我能接济得过来吗?可乞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认为财神总会救济穷人的,富人不悉吃穿,求财何用?便不住地拜。这时,财神娘娘动了恻恻隐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财神夫君,劝他发发善心给这叫花子一点施舍。可财神爷不理睬,打了两个哈欠又闭上了眼睛。虽然是财神娘娘,可财权在夫君手上,夫君不点头,怎么好将钱赐给叫花子呢?娘娘无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环,扔给了叫花子。乞丐突然感到神龛上掷下一物,一见是一副金耳环,知道是财神所赐,急忙磕头,连呼“叩谢财神菩萨”。财神爷睁眼一看,发觉娘娘竟将自己当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给了穷叫花子,气得大发雷霆,将财神娘娘赶下了佛龛。自此以后,数百年来就再也没有一个穷人是拜了财神而发财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节二首
后一篇:逢春雪有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