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市要求,我作为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队成员来到元龙寺乡。该乡地处宝塔区东川(五羊川),辖36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现有人口9522人,流域面积143.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万亩,退耕地6.3万亩。基本农田6300亩,苹果14360亩,34个林果专业村,7个百头以上养牛专业村,8个养猪、养鸡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190元。
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差,仍属于较落后的乡村,人多地少,基本农田人均几分,农民文化素质低,接受科技的能力更低。老乡说:我们吃饭靠退耕,花钱靠打工,发展靠政府。
农民种地吃不上饭,靠退耕补贴;没有产业花不上钱,外出打工;发展仅仅靠在政府身上,要等到那一年?在与乡上的同志交谈中,感受到了基层同志的很多艰难。比如,人多地少,没有科技不行,可基层很少有农业技术干部,就拿大棚种植业来说,农业技术干部都不精通,农民就更难了,国家给补贴,可个人赔不起。眼前要花钱,壮劳力外出打工,靠老年人和婆姨女子在地里也挠挖不下多少,农民很苦。等等。
宣讲就几天时间,了解的也只能是浅层次的。而且宣讲提纲也不是很细的,有些政策的细则还不知道,给农民也讲不很透彻。我感到,农民是要刀下见菜的,得到利益才说好!
一、乡政府院落和学校



二、元龙寺得名
该乡1937年由延长县划归延安县,乡政府所在地元隆寺村有寺庙一处“元隆寺”而得名,1958年改“元隆寺”为“元龙寺”。
元隆寺始建何年无法考证。有清乾隆年间“重修元隆寺碑记”述其事,但此碑分化破坏严重,碑文看不清楚,故不得其详。
寺址原在山上,相传山下有泉水泛滥殃及村民,乾隆年间改修山下泉上,镇住了水灾,百姓得以安宁。成为五羊川名寺。相传古远这道川口有一神水谭,一日,有五只神羊在谭边喝水,有一道士进川,惊动了神羊,钻入神洞,再不得见。故而道士命名该川为“五羊川”
寺庙为合祀建制,供奉道、释神佛,正殿供西天古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十六罗汉;东殿供关帝、伽蓝娘娘;西殿供药王、财神、眼光;倒坐四大天王。



三、长寿老人多
乡干部说,这个乡80岁以上的老人有八、九十人。我到乡街道上走了走,遇到三位老人,一打问,果然长寿。

该老人78岁,负责一段街道的卫生清理,每月有200元的收入。

该位老人84岁,她在剥麻丝搓麻绳,为纳鞋底作准备。

这位老人97岁,当过兵有补助,在家呆不住,捡垃圾卖钱。
四、破落的供销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