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背着奶奶回老家

(2008-03-02 22:34:57)
标签:

回忆

奶奶

姑姑

分类: 散文
 
 背着奶奶回老家
 
    初一快毕业的时候,在西安的二姑夫去世了。二姑去世的早,他们抱养的小孩与我同岁,二姑夫是河南人,家背着奶奶回老家里没有兄弟姐妹,我父母去西安处理后事。按他们的遗愿,要回绥德安葬,所以,我父母回延安时带回了他们的骨灰。
    我奶奶葬在黄陵,爷爷葬在清涧。过去日子苦又多处于动荡状态,一直没有合葬。这次父母决定一并办妥合葬事宜。于是,在黄陵工作的大表哥到黄帝陵山上刨出他外背着奶奶回老家婆的遗骨,也就是我奶奶的遗骨,用红布包好放在纸盒里,通过客车捎到延安东关汽车站。父亲派我去接,我就去了。当时没有公共车,我背着奶奶的遗骨一路走回家,大概有十站路那么远。我一点也不怕,有种大人的感觉,心想,奶奶不知知道不知道是她上了初一的孙子背着她。
    没几天放寒假了,父母要我背着奶奶的遗骨和二姑、二姑夫的骨灰先回老家准备一切,在合葬的前一天单位才给准假方能赶回来。他们把合葬的费用装在我的内衣口袋里,用别针别好,让我搭顺车回到绥德。车在大姑的村口停下,我背着遗骨和骨灰一路小跑进了村,来到大姑家。大姑全家人都为合葬的事忙活着,二表哥去清涧迁我爷爷的遗骨去了。我进门时只有大姑一人在家,她蹲在灶火屹崂烧火,没有注意到我。我背对着炕把奶奶的遗骨和二姑二姑夫的骨灰放在了炕上,大声说:“大姑,我回来了”。大姑听到我说话站了背着奶奶回老家起来,高兴的说:“锦娃回来了”。一看炕上的盒子,忙问:“那是什么”?我说:“我奶奶和二姑、二姑夫”。大姑急的说:“憨娃娃,这个是不能拿到家里的”。我不懂什么忌讳不忌讳的,就说:“我又嗐不哈(陕北话:不懂的意思)。大姑亲的摸摸我的头说:“没事,没事”。笑着和我一起把奶奶的遗骨、二姑二姑夫的骨灰搬到了不住人的窑洞里。
    那个时候,商品供给是凭票的,农村人不可能买到好一点的副食品。爸爸给我写了几张条条,让去找他的同学帮忙,所以我成了这“白事”的采购人员。我当时刚学会骑自行车,可给大人们说已学会两年了,就借得一辆自行

背着奶奶回老家

车上路了。娃娃骑自行车在绥德当时还是少见的,马路上的汽车也给我让路。就这样,我在县城转了一圈,寻门认路找人,把应要的东西办齐全了。好在大姑家离县城只有五六里地,我遥遥晃晃分两次把东西运回了村。我从中贪污了两块钱,买了一条不错的烟,藏在不住人的窑洞里,和比我大两岁的三表哥偷着抽。
    在农村,红白事帮忙的人很多。一天,大姑擀杂面(豆面)给大家吃,我看他忙不过来,就主动要求帮她擀。村里的小媳妇们都不太会擀,看我小小点娃娃要擀杂面,谁都不相信。我更是要显能了,在大人面前一点也不紧张,就像在家里干活一样,一招一式给村里的小媳妇们

背着奶奶回老家

看傻眼了。“城里的娃娃就是能行,了不得,杂面擀的和纸一样薄,切的匀个称称的”。“你没见人家和自行车一样高,就骑上满世界里跑,一阵阵就买回一大堆东西”。她们的议论,我是句句听在心里,高兴挂在了脸上。我的形象好像一下子长了一倍,和大人一样高了。
    一切准备就绪后,父母来了,第二天上山合葬,整个环节我一点也不陌生,也不害怕。1968年,从外婆去世的一瞬间到埋葬,小小的我一直守在跟前。外婆带我时间长,那种亲情让一个小娃娃时不时的摸摸她的手、摸摸她的脸,一举一动让父母和周围的人掉泪。
     阴阳说:“下面摆置好了,孝子下去看看,之后就填土堆坟”。这时候,爸爸要我代他下去看,我毫不犹豫地

背着奶奶回老家

跳了下去,钻进墓窑。供桌上放着一盏弱弱的油灯和许多我爱吃的东西,借着灯光我看见两个一米多长的小棺材摆放的整整齐齐,墓窑的四角钉了桃木撅子。我第一次装懂了,像大人似的说:“好了”。就是这两个字,堆起了一座坟,爷爷奶奶住了进去。     08.1.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日课四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