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谢黄河浪

(2007-11-13 21:35:51)
标签:

随想

纪录

书法

题记

分类: 散文

感谢黄河浪

 
 
     在报纸上看到延安有个博客圈子,叫“捡洋芋的人”。博客圈子是什么?不知道。但黄河浪其人我是知道的,因为工作关系我们很熟悉,都爱打乒乓球常聚在一起。
    有一天,黄河浪说,给你开个博客。我担心自己不会打字,在机器方面又不开窍,怕弄不了。他讲,其实很简单,三天两头就能学会。我答应了,因为我喜欢“捡洋芋的人”这个名字。小时候,我就是一个捡洋芋的人,觉得很亲切。
    在陕北,有qin(音:庆)洋芋一说,这个字怎么写没弄清楚。就是农民把成熟了的洋芋挖走后,这块地要等来年才耕种,闲置的地里会留下没有挖尽的洋芋。于是,孩子们一哄而上,细细的再挖一遍,捡回遗留在土里的洋芋。当时,日子苦,洋芋是顶口粮用来填饱肚皮的,捡多点回家就能得到大人的夸奖,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按意思和当地口音,好像就是“清”字。字典里“清”字就有一点不留、净尽的解释。也有口音叫“净”或“尽”的,意思一样。
    黄河浪也许是因为这个字的发音多样化,汉字又不好确定,外地人难懂之故,用了一个“捡”字,表达的再清楚不过了。意思是让大家在别人弄的行当里捡点遗漏,延续和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把想说的说出来,释放一下,娱悦心情,扩展胸怀,充实生活,也许能圆一个过去的梦。无论什么形式,或诗歌、或散文、或小说、或评论、或绘画、或书法等等,总之,文化不是只能文化专业人士才能整的,文化首先是大众的。于是,在2007年7月16日,我荣幸地成为“捡洋芋的人”中的一员,开始了有博的生活,不在洋芋地里捡起了“洋芋”。
    为了不空博,首先要学的是打字。找出旧作小诗两首,在字典上查出拼音,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在小本本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输入进去,黄河浪给配了两张照片,第一篇博成功了。觉得挺美,蛮有意思的。一高兴,给女儿打了个电话,说老爸我开博了。女儿莫名其妙:“怎么开锅了”?我说有博客了。女儿大吃一惊,哈哈大笑说:土包子玩洋的了。要我告诉她博名,我不知道怎么说,半天也说不清。她教给我一个办法,用手机短信把地址栏里的字母发过去就行。我照办了,一会儿,女儿给我留了言,又发来短信鼓励了一番,我心里美滋滋的。
    直到现在,博上一遇问题就打电话给黄河浪,请教一二,也不知他烦不烦。管他呢!谁让他教我上博来着。他是圈主,圈主就是领导,领导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何况,从球场上他总是充当大家的陪练的耐心看,他不会烦我。
    说实话,这些年来,我懒了许多,什么也不愿想,也不愿写,也写不了。自从有了博,就逼的想些事,不管写的好坏敢写了,脸皮早已厚的和城墙似的。为给自己壮胆,为不让自己退却,专门把自己逼到绝路上,博名直接用了真实姓名,看你往哪儿躲,往哪儿跑。
    后来,我又在中国书画博客网上开了一博,叫“白世锦诗书画印”。为了手熟,在征得书协几位朋友的同意下,为他们每人及延安书法家协会各开一博。这样,我就要照应十个博客,好在同道上博的只是作品图片,没有文字,也不是天天的营生,忙不到哪儿去,反而捞了个不亦乐乎。
    博客是个好东西,来来往往那么多人,大都不认识,又不是同一单位同一环境中的人,没有利益冲突,不分高低贵贱,没有顾及和压力。不再为自己的浅薄而不敢写,不再为自己的胆怯而不敢言。她是再好不过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是促使自己养成动脑、动手好习惯的课堂。我小时候是捡洋芋的孩子,现在差五十就一百了,谁怕谁,捡点“东西”也不觉的丢脸,能捡多少算多少,又没有任务和量的要求,舒服了就行,高兴了就成。
    所以,感谢有博,感谢圈主-----黄河浪。
 
感谢黄河浪
 
题记:
     黄河浪是我博客老师,也是我的好朋友,写点东西感谢他。标题想用书法表现,可写了几张都不满意。突发奇想,上博是学生,刚刚开始,若标题用左手写,也是刚刚开始。写了几幅,选了一张,以为小有点意思,决定用了。由此,生了一个念头,以后做日课时,不妨给左手点机会,多一手算一手。玩笑了。感谢黄河浪
                                        白世锦   07、11、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