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乐耘斋艺术培训中心
乐耘斋艺术培训中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95
  • 关注人气:5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在深色宣纸上钤盖金色印花的方法

(2013-11-13 16:31:40)
标签:

转载

分类: 书画常识

 

    最近,有朋友向我询问在黑色、蓝色、红色等宣纸上钤盖金色印章拓片的方法,下面我介绍一下,简单易行!如图:先用常用印泥在作品上钤印,再用干净的小毛笔蘸绘画用干金粉扫在印拓的位置,最后用抹布掸去纸面上多余的金粉,一方金色的印花就出现在纸面上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

 

http://s15/mw690/001sVaoAgy6EaOhvnmC2e&690

http://s8/mw690/001sVaoAgy6EaOhF7qD97&690

http://s13/mw690/001sVaoAgy6EaOhOTjS6c&690

http://s12/mw690/001sVaoAgy6EaOi1XUneb&690

http://s3/mw690/001sVaoAgy6EaOig0Se02&690

http://s3/mw690/001sVaoAgy6EaOisIySa2&690

http://s6/mw690/001sVaoAgy6EaOiDOzr85&690

http://s3/mw690/001sVaoAgy6EaOiQ5Im92&690

素卷之上,与笔墨金石谈古论今

——对话青年书法家、篆刻家杨华

 

书法和篆刻都是中国古老的艺术门类,它不仅能表现出艺术家的人格,更能创造出优美的意境。现为宁夏书画院专业书法家、篆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同时作为西北地区较早的西泠印社社员,杨华先生的书法给人工整、隽秀、随和,近乎平易近人的亲切感,让人百看不厌。他的创作不会故弄玄虚地向别人炫耀技术,更不会惊世骇俗的去使才用气,他作品所表现出的,是浅浅的微笑,是友好与真诚。

 

“兰若精舍”的主人

“兰若”是一个佛教名词,梵名Aranya,原意是森林,引申为“寂静处”、“ 空闲处”、“ 远离处”,躲避人间热闹处之地,有些房子可供修道者居住静修之用。可见“兰若精舍”是一块清修之地。

“兰若精舍”的主人杨华,是拥有诸多光环可以恃才傲物但却十分谦虚的人,是一个才华横溢又特别勤奋刻苦的人。初次见面,大方、谦和、热忱、周详、健谈以及后续的幽默感,引擎搜索般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与他交流你会蹦出很多想法,毫无压力,不会拘谨。他是一位拥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感染力的青年书法家、篆刻家。

采访前就知晓,杨华是位 “技法高深”的青年书法家,走进他的工作室,古玩字画、各种书籍随处可见,一种书卷气息扑面而来----这间工作室是他的又一件作品。“兰若精舍”摆设返璞归真,随处可见的文人情愫,古朴、高雅、古香古色。

曾师从于著名书法家康殷、张有清、赵熊、卢中南多位名家的杨华,认师过程却相当有趣。在认识卢中南、张有清先生时,杨华没有广泛的人际关系,也没有名气,但如他所言:“我想认识的老师,我会千方百计找机会,各方打听,脸皮厚点,什么都不怕。记得当时打听到张、卢二位先生是大学同班同学,于是先给卢中南先生打电话谎称是张有清先生的学生,对方介绍他认识卢先生,如此卢先生很爽快的答应并见了面。之后我用同样的方式,认识了张有清先生,这个善意的谎言藏了很多年,直到前几年两位老师参加一个公益活动相遇,“夸奖”起对方的学生时,才恍然大悟。”说罢,杨华禁不住笑了。

杨华18岁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如今已经有了近二十年的中国书协会员史。说起他的学艺过程,总结为一句话“一切成就都源于喜好”!其实在这之前,杨华也有过痛苦且被逼迫的经历:上小学时,母亲是自己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最早的练字只是为了完成母亲布置的家庭作业,并把字写好,一遍遍写,直到母亲满意为止;上中学后循规蹈矩的练毛笔字并参加各类全国书法比赛;在大学里杨华学习的专业是艺术设计,毕业后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2005年调入宁夏书画院工作。反复过往,无论有无接触书法、篆刻,他一直没有放下自己的爱好和创作。杨华说自己的是幸运的的,幸运的是从小写字并坚持下来了,幸运的是他对于书法、篆刻很顺手并且从来没有厌倦过,更幸运的是拥有“职业艺术工作者”的身份。

 

功到胜处墨无色

书卷气在中国的书法美术史上是大受青睐的,要想做到下笔成文,思接千载,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文化修养方能厚积薄发。杨华的骨子里有着浓郁的文人气息,这与他爱好广泛,尤喜爱读书有着密切联系。杨华喜欢看书,藏书达到2万多本,所藏篆刻类书籍与原拓印谱可能比省级图书馆都齐全。除了专长的书法、篆刻以及绘画,对他来说,爱好广一点,学习多一点才能让自己变得博学,“我觉得年轻的时候,身上能有一点东西不要怕重,你要先用大碗去捞,逐渐精,到一定程度再学会清零”,在杨华看来,博学与多学是必然的关系。

杨华的书法大抵是以欧体楷书为根基,欧阳询被书法界誉为结构大师,对字的结构及笔画的穿插安排的非常缜密。杨华喜欢精致的东西,因为欧体大字稍显单薄,于是他的作品略参颜真卿楷书元素。现在很多人都在探讨杨华的作品风格,他个人却不着急下结论,在他看来:“现在的创作也不能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我希望自己可以多学学,拉长学习的时间,不想过早形成所谓的个人风格,时间更长,风格形成的底子越厚重、功底更深厚。”

有人说,杨华楷书的整体书法风格是以凝重古朴为基本格调的。可见他的书风与行为气质在骨子里是一致的。楷书在各种书体中创作难度是比较高的,它需要书家长时间不间断地修炼,需要的是耐得住寂寞,需要的是心灵的平静、灵台的清明。

 

把盏黄昏后,篆刻蕴温情

篆刻已然成为杨华艺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最初学习篆刻的目的就是能给自己创作的作品上“刻个戳”,后来在大康先生的指导下初探堂奥,康先生去世后杨华又拜在骆石华、赵熊两位先生门下继续学习。随着学习的深入他发现,篆刻不应该是书法和国画的附属品,它是一个单独的艺术门类。

杨华的书法风格和篆刻风格相通,两门艺术在他身上互相影响、互为补充。在他看来,最早写篆书也是因为它是篆刻创作的基本功,后来越写越觉得有意思,于是就坚持了下来,至今为止他还把篆书的学习作为自己的日课,杨华参选“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展”获最高奖的作品就是用篆书抄写的朱熹《四时读书乐》。

著名艺术家黄永玉先生曾评价说:“杨华的“玩”,不属于那种“玩世不恭”,而是一种自然与心灵,艺术与情操,人生之境遇用艺术语言的表露,看他将唐人正书“玩”到古雅、娴静、并且兼容正大气度;看他将工笔画“玩”到超然、清新,并且体现画从书出;看他将刻印“玩”到精致、古朴、并且蕴含自然平和。“玩”充满了他所有的艺术生活、仿佛在提升着自己的心灵,把他和他的欣赏者带到一个洁静的境界。”如此高评价,可见杨华的技术境界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篆刻界的象牙塔

有着110年历史的西泠印社是篆刻家心中的圣地,这个被称之为天下之社、名家之社、博雅之社的名家荟萃之地,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一直因为有吴昌硕、张宗祥、马衡、沙孟海、赵朴初、启功等前辈大师的担纲,造就了它无人能比的“天下第一社”的地位。

杨华从2000年初开始申请加入西泠印社,历时八年,直到2007年底报名参加“西泠印社海选”,考试通过才拿到社员证。当年的海选,除了要参加个选区的初选,还要在杭州总决赛现场通过篆刻、书法、绘画三门的创作考试,再通过笔试、面试两种方式对参赛者的诗词创作、中国绘画史、中国书法史、中国篆刻史、中国文学史、西泠印社史、中国文化常识等方面的进一步考核,在统计了近三十位评委的打分后,终以总决赛第七名的成绩圆了他的“西泠梦”,可见进入篆刻界的象牙塔是需要“历尽艰辛”!

如今,杨华已堂堂正正成为西泠印社会员之一,傲人之情隐于言表。采访后杨华参加了西泠印社建社110年庆祝大会,对于这份荣誉,杨华打心底里自豪,这不仅拓展了他的发展空间,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他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里程。

 

绘画、写字、篆刻说起来都属于杨华的兴趣,没有一样是从开始就走专业路线的,因为他的坚持,有了熠熠生辉的今天。在杨华看来艺术创作不是四分五裂、没有牵连的事情,“中国传统艺术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哪一行当独立与其他艺术之外的情况。中国人常说:画从书出,书画同源。其实就是说明它们之间都有共同点。”杨华谦虚的说。

杨华的确是幸运的人,如今他的爱好就是自己的工作,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问及人生是否完满了,他开玩笑道:“什么是幸福,幸福的第一层,就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这一点我或许快做到了,幸福的更高层次就是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离这一阶段我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这话似乎有理,有时候一些事,你不想做也得去做。尽管如此,如果所有的人都能达到幸福第一层,也是人生难得的乐事!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