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奇闻/逸事谈天说地感悟随笔家庭 |
分类: 转贴 |
然条件,因而许多村镇的名称则多与地理条件有关。如居丘陵地区多以坞、源、岗等作村名;散居在平原
腹地及河谷地带的村庄多以畈、田、塘、坪作为村名;而聚居在江、河两岸及湖泊缘的村庄多以埠、港、
渡、津、湾等作村名。
黄金埠,位于余干县城南偏东28公里,信江东北岸,南张、南鹰公路相交处。自古以来是余干县东南
重镇,素有“余干南大门”之称。据史载,北宋时,金元煌由河南林县迁入此地。后来,有徐姓于宋孝宗
时由南京乌衣巷,江姓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由本县下塘,汪姓于明代正统间(1436—1450年)由
本县城南隅相继迁入,黄金埠由此逐渐发展成多姓集居的商业埠头。因居黄丘边,信江岸,故名黄丘埠。
黄丘埠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又据余干县志载,五世纪中叶,就有人搭店建街,历经发展,逐渐成为有福建漂织、南昌百货、樟树
药材、抚州竹木、徽州纸墨、丰城皮革、广源油盐、奉新五金的八大商贾汇集的大商埠。至清时,黄丘埠
已是十分繁华。
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历经黄丘埠,见交通之便,商贾之盛,欣然御笔亲赐“黄金埠”三字,这一雅称沿
用至今。
黄金埠,这个地处交通黄金地段的历史名镇,如今已是“春风十里莲荷香,夹江帆影不夜港。”
来源:余干之窗
附:黄金埠老街
前一篇:为什么曹操不敢坐飞机(爆笑)
后一篇:余干县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