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的木棉花已经开了,肥硕红艳,和过年的红灯笼相映成趣。但是红灯笼现在不管什么季节都挂,很多旅游景点都一年四季度挂着,很是恶俗。倒是路口那一棵和木棉站在一起的榕树好看些。一棵青翠娇柔,一棵鲜艳矫健,所谓红男绿女,正是最好的注释。以前我老不明白为什么男的反是红的,看看木棉花,就明白了。我始终认为,木棉是南国的好男儿。爱极了这种南国特有的树。太多童年的美好记忆都和它有关。快乐的小伙伴,木棉花做成的灯笼,姐姐打下的木棉花蕾,满天飞的棉絮,用木棉叶子斗草的开心,一幕一幕,与往昔许多美丽的记忆,构成童年不可磨灭的黄金时光。其实人们说故土难忘,那是因为故乡承载了我们最初最美最深的记忆和情感吧。
还记得小时候去姐姐的学校看他们演出,一群神采飞扬的少女,一边跳着舞,一边骄傲的唱:“红艳艳的木棉,开放在南疆!壮家的少年在红旗下成长”这首歌不知道姐姐是否还记得,却牢牢地被我记在了心里。真的,木棉的形象真是太健康了!挺直的树干,树枝一层层向上生长,全身长满钉刺,在早春料峭的寒风中开出满树的艳红,红花不需绿叶扶,红得那么纯粹,那么热烈,花朵肥硕,树干矫健,怎么看都是让人欣喜景仰。多年前舒婷曾写过一首诗,《致橡树》“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嗯,如果我要是树,我愿是一棵木棉,再没有比木棉更健康更美的树了。
坐在列车上,一路往南,沿途都可以看到红土地上处处开满木棉。这是我故乡的土,这是我故乡的树,很多和木棉有关的记忆一一闪现,心里是满满的的欢喜和感动。也曾经在冬季去过北方,一路看不到青山绿水,当然也没有木棉,心里总是觉得有些郁郁。要是给我去一个永远看不到木棉树的地方,我一定会像海蒂一样害思乡病的。如果春天看不到木棉,那么,那个地方,初夏也不会看到蔷薇,七月的时候,自然也看不到凤凰花开,我不要去那样的地方。
往大里说开去,如果让我离开中国,去国外定居,虽然也曾向往过别一种生活,也曾批评过国内诸多不好的现象,但真要我去,我还得好好想想。我喜欢使用这些有情有义的方块字,每一个字,在历史的诗篇里都别有韵味,都代表着一种中国的情感,我也喜欢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果春节我不能吃年粽,清明我不能祭拜祖先,五月五的时候不能看到龙舟,中秋的时候不能和亲友一块赏月吃饼,我会郁郁。
很多年前,我和同学说过,我以生在中国为荣,他们都有些不以为然。其实不见得我比他们更爱国,我只是喜欢,喜欢我从小就喜欢的一切。萧丽红在《千江有水千江月》里说,永不离乡的人,是幸福的。也许很多人会觉得永不离乡没出息,好像风景只在远方,梦想也总在远方。不过,我就是这种没出息的人,不愿离乡,觉得不离乡是幸福的。其实身旁的风景也很美,只要有一颗善感的心,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何处无美景呢?
附记:胡乱的写,越写越离题,感觉没写完,但是太晚了,不写了。木棉知我爱他,必是原谅我的杂乱无章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