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幅乐山大佛图片背后的故事(2022.9.23《三江都市报》)
标签:
情感文化随笔我的作品图片 |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乐山大佛,巍巍屹立在中国四川盆地的西南部,距四川省会成都110余公里,始于唐玄宗开元初(公元713年),终于贞元19年(公元803年),修建前后达90年之久。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石刻弥勒佛坐像,慈祥端庄,通体比例匀称,通高71米,坐身高60米,头上发髻1051个,脚背宽度高达8.5米,修凿在与乐山市城区一江之隔的凌云山的峭壁上,远眺峨眉山近瞰三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脚下江水奔腾,背后山崖笔立,佛身与山崖融为一体,故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美誉。
春秋在交替,岁月在流逝,人生在变幻,乐山人民引以为骄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也在时代的风雨中悄然地变化着。今天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三幅乐山大佛图片,就是最好的见证。
第一幅乐山大佛图片,是 1988年8月29日著名摄影师河川老师乘法国“云雀”直升飞机拍摄的。为拍摄好乐山大佛,“云雀”在乐山大佛上空盘旋十多圈选择最佳拍摄点。“云雀”发动机的轰呜声相当大,面对面大声说话都听不清楚,戏称空中拖拉机。当河川老师在拍摄乐山大佛时,还出现了惊险一幕。在高度800米准备拍乐山大佛全景时,河川老师与副驾调换位置之时,不小心碰到飞机的操纵杆,飞机一抖徒降了100多米。这时,飞行员反应神速地拉起操纵杆……。这一突发险情,让大家惊出了一身冷汗。在天空中观赏乐山大佛全貌,别有一番景相,与平时所见大不相同。飞机在3000米高度时,有些人就会双耳呜响。河川老师也不例外地双耳呜响并伴有呕吐现象,河川老师克服了生理上的困难,在拍摄时,把大半个身体都伸到机外。为了安全,一是用皮带栓在坐凳铁架上,二是其助手在旁边用手死死抓住他,他打开飞机副驾的机门,手端RB67玛米亚相机进行拍摄,故有了这幅沧桑、富有文物味的乐山大佛精典之作。可以这么说,这也是河川老师用生命换来的乐山大佛图片之杰作。
第二幅乐山大佛图片,是宋道君1994年5月18日拍摄的。 “让世界了解乐山,让乐山走向世界” ,94中国文物古迹乐山国际旅游大佛节前夕,乐山市政府对乐山大佛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全面清洗。大佛被全面清洗后,黑鼻子、身上的青苔、杂草没有了。焕然一新后,大佛以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游人。1994年5月18日乐山国际旅游大佛节开幕时,宋道君乘旅游船在船上仰角拍下了这幅“新” 的乐山大佛图片,《四川画报》1994年第八期用两个整版刊发了这幅乐山大佛和相关图片。这是一幅全“新” 的乐山大佛图片。
第三幅乐山大佛图片,也是宋道君2022年9月10日拍摄的。2022年9月10日中秋和教师双节这一天,因乐山大佛脚下水位前一段时间遇60年难见的高温干旱缺水,导致当天历史最低水位,旅游船停航,宋道君就设法乘小舟通过险滩急流,艰难地、淌着水地踏上了乐山大佛对岸的中坝用无人机航拍。宋道君小心翼翼地起飞,从10米20米30米。无人机飞到高度99米时宋道君按了快门。这是一幅高度99米、夕阳斜射乐山大佛全身后色彩饱和、蔚为壮观、坐镇三江的图片。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航拍,过去只能用直升飞机。用直升飞机航拍非常不易,一是要全面协调,缺一方面的支持都不行;二是要面临诸多安全问题,一不小心将会导致安全事故;三是拍摄难度较大,对拍摄器材要求较高。而如今航拍,已有了无人机,随意操纵,海阔天空任我飞,一键定乾坤,往日艰难的航拍,今日轻而易举。科技助力艺术创作,社会进步可贺可喜。
为记录和保护乐山大佛这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双遗产,宋道君特将这三幅珍贵的乐山大佛图片立此存照,以分享读者。
这就是三幅大佛图片、三个十年佛像、三个不得不说的故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