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赏析郝子奇诗人《老房子》的诗歌作品

(2012-03-09 16:33:39)
标签:

杂谈

                  赏析郝子奇诗人《老房子》的诗歌作品

            象外有象,景外有景传神于虚实

 

山路羊肠,弯曲地来到你居住的母地,还是那些树,还是那些乱草,可是分散的简陋旧屋;碗中的凄凉,老皇历遗留的生活原形,在我面前消失了。换位于迁去新居,象征着温馨日子的到来。诗人郝子奇从回顾的角度,把我带进了他的诗里,感受他诗中隐身出的新变化。

也许,诗人有了满目苍翠的现实感,是一种挚念,坚信小康日子一定到来,诗的构思,他已显象于心,成象于文字,引发他对“老房子”里苦难的回顾,这是必然的。不过构成一首诗,从印象到艺术加工再现,是要有一定基本功的。印象中那些现,那些隐,那些废,必须是从目眩中苦心思索提炼的,诗作如何以灵性的表述,那就是构思的技巧了。至于如何去开拓思路、寻找境象、布局谋篇、角度选取、发挥想像、挖掘诗意、提炼诗情。一定要依托于生活经验、社会阅历、诗艺修养、语言能力和感受深浅等相匹配。

在我看来,这首诗的最大特色是:诗外有诗,味外有味,意境清远,它已勾勒出极大的想象空间。成了一扇情怀志尚、精神向上心灵视窗,它具有独特的构思效果

新诗的创作,多少年来一直认同的是:一首诗的形成,首先是感兴,贾岛《二南密旨》说:“感物曰兴,兴者,情也。诗人见到目下的景物变化:山地居住条件的改善、搬迁;大面积保障房的建设,这些冲撞而来的是景物,诗人怎么不触景生情呢?很自然外感于物,内动于情呀,情不可遏写下《老房子》的这首诗作。特别是作者有感于人性化的思考。

一首诗歌如何表达它的言外之意,若无更深的含蕴意境,是很难抵达彼岸的。《老房子》这首诗,诗人运用了很巧妙的构思方法,看上去像是写实的,实际从另一面反差出诗人的喜悦心情,更能见到天空的亮度。首先他对于老房子描述很细,“曾经藏着夏天的麦子/秋天的高梁 多么饱满/”,他抓了麦子与高粱的具象,交待了这是农村。“霜降后的棉杈上/最后的几个干瘪的棉桃/也被在凳子上 剥开了/干巴巴的外衣//他没有描述农活的过程,而是抓了干瘪的棉桃的具象,交待了这是一个勤朴的农人之家,是地地道道勤劳朴素的中国农民的美德。却又能见到很浓的农家生活气息。“床上躺着的先人们/总是大声咳嗽着/诗人用咳嗽声的动态,强化了农村苦难凄凉。“我惊醒的时候/月光正在把最后的凉/慢慢收走//”。他不是睡在老房子里而是在新居,他已感觉到月光正在把最后的凉/慢慢收走,否则不会如梦惊醒。“那些奔跑的老鼠/喜欢在秋后窜门/它们几乎憋气的啮咬/就把母亲一次又一次/疼得坐立不安/”。这一节反映了千万个母亲,最心疼的是老鼠糟蹋粮食,汗洒禾下土,粒粒皆辛苦。情感真实,较为符合逻辑。

从整首诗来看,实际功夫在诗外,他并非写实。何以见得?在诗的第一节就作了交待:“最后/仅剩下一个老字/还在冬天的叙述中/寒冷”。语言用得很美,很明显这些旧屋都没了,否则怎么最后/仅剩下一个老字?而且更可看出诗人此时的激动:/还在冬天的叙述中/寒冷”

这首诗构思的巧妙,他对已搬进新虏子的内心对比,只字未提,留有了空间,让别人去想象。曾隔着咫尺的距离,只留有情感上的老宅地,旧屋已经永别了,我很佩服诗人的诗艺才华。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此语的醉意不在于贪杯,而是山青水美使人醉。而郝子奇诗人的用意也不在于旧地旧屋难胜寒,而是兴奋于新居之美。令人羡慕的巧妙。这一类手法,传神于虚实。“象外有象,景外有景” 给人以喜人的宽慰联想,更觉有“醇美”之味,显然此类作品符合他设想的审美追求。

非一日之功,在我的想象中,诗人已在火热生活里不断积累了素材,不断加深的感受,一旦酝酿创作的灵感成熟之后,在他艺术修炼的基础上,以饱满的激情,驱驾这“诗外” 为悲苦欣喜而鸣,易于动人,说出了诗歌欣赏中以转悲为喜之美的普遍心理得到共鸣。

作者似乎对《老房子》感触很深,情有独衷。不错,从另一个角度去想,几代人诞生的第一声啼哭,就在这苦涩的旧屋里,倍感亲切,诗歌中描写的具体有形的艺术形象,也较感人。诗接着倾吐:“/那个大铁盆里的炭火呢/应该在空荡荡的屋里暗淡着/如果能打开那把锈锁/寒冷的冬天/就能烤热无处取暖的双手//至于像白发一样的杂草/就让它在瓦上摇曳吧/如此 还可以想象白发苍苍的父母/在另一个山坡的深处/安静得无声无息//剩下的 就是一个老字/在门旮旯里立着的旱烟杆/在窗台上生锈的那枚粗针/还有草席上没有散发尽的/庄稼的汗味”。诗人的想象看样子特别丰富,用词特别鲜活,我感动于他细腻的诗风。诗歌不单要描写具体的物象和情意,更要创作出一个让读者可以体味、想象的艺术空间,

人间要好诗,不能疏离人间冷暖,淡漠的社会的诉求,诗歌要获得广泛的社会接纳和尊重。是良心和责任的驱使,是身临其境赐予的一种写作状态,这是真实的、不可阻挡的,只要不“作秀”。用诗的形式表达着自己,表达着时代,表达着人生总是受到欢迎的。

郝子奇诗人这诗的选题,我也很佩服。看来他在构思这首诗时,在立意上耸立很高,什么是立意?即是确立诗的主要意旨,是诗的内核部分,“写什么”的中心,是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说实话,现在一般小青年写诗,立意没有那么崇高。

祝愿他写出更多好诗,多担当一份社会责任,语浅意远,话止意长,象此意彼,极富穿透力和生命力作品来。

2012114

附原创作品:

 

老房子

 

  郝子奇

 

最后

仅剩下一个老字

还在冬天的叙述中

寒冷

 

曾经藏着夏天的麦子

秋天的高梁多么饱满

霜降后的棉杈上

最后的几个干瘪的棉桃

也被在凳子上剥开了

干巴巴的外衣

 

床上躺着的先人们

总是大声咳嗽着

我惊醒的时候

月光正在把最后的凉

慢慢收走

 

那些奔跑的老鼠

喜欢在秋后窜门

它们几乎憋气的啮咬

就把母亲一次又一次

疼得坐立不安

 

那个大铁盆里的炭火呢

应该在空荡荡的屋里暗淡着

如果能打开那把锈锁

寒冷的冬天

就能烤热无处取暖的双手

 

至于像白发一样的杂草

就让它在瓦上摇曳吧

如此 还可以想象白发苍苍的父母

在另一个山坡的深处

安静得无声无息

 

剩下的 就是一个老字

在门旮旯里立着的旱烟杆

在窗台上生锈的那枚粗针

还有草席上没有散发尽的

庄稼的汗味

 

最后

就剩下一个老字

以沧桑的骨头

支撑着那些瓦片

 

瓦片是最后的老

在漂泊的纸上

让我越描越黑

 

 选自李博客网络好诗选读(28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