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28.9%。
我国网民规模、宽带网民数、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三项指标仍然稳居世界第一
互联网发展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
目前,全国互联网普及率为28.9%,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各省的互联网发展状况差异较大。我们按照互联网普及程度差异将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互联网发展水平较好,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浙江、福建、辽宁、江苏、山西、山东十个省或直辖市。其中,辽宁和山东网民规模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年增幅分别达到40.2%和39.6%,增长排名第10、12位。
第二梯队:互联网普及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包括海南、重庆、青海、新疆、吉林、陕西、河北、湖北8个省和直辖市。其中湖北和吉林省网民增速最快,年增幅39.9%和39.6%,增长排名第11、13位。
第三梯队:互联网发展水平较为滞后,网络普及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包括黑龙江、内蒙古、宁夏、湖南、广西、河南、甘肃、四川、云南、西藏、江西、安徽、贵州13个省或直辖市。这些省份网民增速较快,其中甘肃、河南、云南排名全国前三甲,分别为63.6%、56.4%和54.0%。
http://s10/middle/4dcaada9g7d68f7274389&690&690
中国互联网普及状况
CNNIC研究发现,互联网发展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即地区经济越发达,其互联网也就越发达,互联网普及率可以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表征。对各省互联网普及率和人均GDP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皮尔逊相关系数”(即简单相关系数,它描述了两个定距变量间联系的紧密程度。)达到0.92(P<
.001)。
从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对比看,也存在同样的趋势。东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技术力量较强,在GDP增长中发挥着龙头作用,2008年人均GDP为36575元,其互联网普及率为40.0%。东北地区属于老工业基地,工农业基础相对雄厚,2008年人均GDP为25406元,其互联网普及率为29.1%。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水平与东部差距较大,2008年中部地区人均GDP为17507元,互联网普及率22.2%;西部地区人均GDP为15694元,互联网普及率21.5%。
中国互联网需要由可用向可信阶段发展
应用从娱乐化向消费商务型转型
网络安全问题仍是制约因素
截止2009年12月,使用率排名前三甲分别是网络音乐(83.5%),网络新闻(80.1%),搜索引擎(73.3%)。但从发展速度上看,商务交易类应用遥遥领先,商务交易类应用平均年增幅68%。其中,网上支付用户年增幅80.9%,在所有应用中排名第一。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商务交易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增长最快,旅游预订、网络炒股、网上银行和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分别增长了77.9%、67.0%、62.3%和45.9%。中国互联网影响显现从娱乐化向消费商务型转型的趋势。
但同时,调查显示:56.6%的网民遭遇过木马病毒的攻击,31.5%的网民遭遇过帐号密码被盗的问题;调查同时显示:65.9%的网民认为“网络交易不安全”。这些问题无疑制约着网络消费类应用的深度发展。
搜索引擎快速增长
作为互联网入口的地位提升
2009年,搜索引擎的使用率为73.3%,较2008年增加了5.3个百分点,超过了即时通信成为网民使用互联网的第三大应用。目前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到2.8亿人,年增长率为38.6%。
搜索引擎的快速增长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渗透,网络应用的日趋丰富,产生了更多的信息需求,这些信息需求直接带动了搜索量的增长;其次,随着网络信息量的与日俱增,海量信息丰富了人们的信息来源的同时,也给人们获取信息造成了困扰,而专业搜索、垂直搜索等搜索引擎,凭借日趋精准化、人性化的信息检索服务提升了网民的使用率和认同度,助推了搜索引擎的快速发展。
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表明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入口地位的提升,同时由于搜索引擎营销的低成本、目标用户的精准性、营销效果的可视性等优势日益获得广告主的认同和青睐,未来搜索引擎的营销价值和市场规模都将进一步提升。
网络新闻及交流沟通类网络应用进一步普及 网络舆情掌控与治理压力增大
2009年网络新闻使用率为80.1%,用户规模达到30769万人,年增幅31.5%。网络新闻的用户增长主要源自以下因素:一方面,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覆盖的地域和人群日趋广泛;另一方面,随着网络视频、手机上网、微博客等网络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网络新闻表达和传递信息的渠道和形式更加丰富,传播方式更具互动性、自主性、多样性,促使网络媒体的发展更加活跃。
交流沟通类网络应用进一步普及。2009年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到2.7亿人,较2008年增长4822万,增长率为21.6%。与此同时,与此同时,即时通信使用率继续下降。2009年即时通信网民使用率为70.9%,而2008年与2007年用户的使用率分别为75.3%和81.4%。截至2009年12月,博客应用在网民中的用户规模达到2.21亿,使用率为57.7%,较2008年底增长5940万人,使用率提升了3.4个百分点。活跃博客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半年内更新过博客空间的博客用户规模达到1.45亿,增长率为37.9%。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使用社交网站的网民数达到1.76亿,在网民中的渗透率达到45.8%。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和网民对于网络应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延伸到网络中。各类社交网站因需而起,在竞争中快速发展,病毒式营销、口碑相传的推广方式推动了中国社交网站用户规模的迅速增长。通过内容黏着、互动应用和人际关系在网络上的维护与拓展,社交网站正在发挥平台化,工具化的作用,逐步成为广大网民休闲娱乐,获取资讯,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舆情掌控与治理工作将更富挑战性。(大璞不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