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生态羊倌歌王石占明 |
分类: 原生态歌手其人其事 |
太行山走出的“羊倌歌王”
然而,山西省左权县的一个普通的“羊倌”石占明,手举羊鞭、身穿羊皮袄、头裹羊肚手巾,凭借他那原汁原味、高亢有力的左权民歌一路高歌走来,从左权唱到北京,把下里巴人的“山间野调”唱到了全国民歌擂台精英赛上,引来阵阵喝彩,质朴而憨厚的他转眼间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小羊倌成了全国瞩目的民歌歌王,从一个老实纯朴的农民成了县、市人大代表。
掌声、鲜花和荣誉接踵而至,在石占明身上我们领略到了传统民歌艺术的独特魅力,也看到了原生态民歌发扬光大的希望。
2005年6月17日晚,为了与石占明“面对面”,记者早早地等候在晋中市两会主会场,当晚有庆祝晚会,节目中有石占明独唱的民歌。8点半左右,记者见到了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民歌歌王”,个子不高,穿着随意的石占明便在后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晦涩难懂的左权话仍然掩饰不住石占明对民歌艺术的追寻和思考。
羊倌放歌走四方
农民出身的石占明从父辈开始就以放羊为生,自小受父亲对歌唱的熏陶以及自身的兴趣,渐渐地,在每天面对秀美的太行山、空灵的大自然和悠然无虑的羊群时,他心里是那么地舒畅,总会情不自禁地吼上几句以表达自己的心情,唱歌也成了每天必需的“工作”,成了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凭借自身优越的嗓音条件和对歌唱的热爱,上世纪90年代中期石占明就进入了左权剧团。在这个艺术气氛相对浓厚的环境里,石占明更加地喜欢上了唱歌。慢慢地,他唱出了自己的风格,通过不同层面的锻炼和提高,逐渐地成为剧团里的专职演唱演员,参加的各种活动多了,石占明崭露头角的机会也随之而来了。
“桃花来你就红,杏花来你就白,爬山越岭俺寻你来。玻璃你就开花,里外明……”短短几句原汁原味的民歌一出口,全场观众被深深地震撼了,“世界上还有这么好听的歌声?”就是在2002年4月左权县剧团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行的演出现场,石占明让北京观众领略到了左权民歌的强大魅力,也就是在此时此地,大家知道了石占明,知道了左权民歌,他走红了,放羊娃成了人们竞相谈论的焦点。
对于石占明来说,真正让他及他的民歌为世人所熟知还是在2002年在浙江仙居举办的“中国首届原生态南北民歌擂台赛”。这次擂台赛上,石占明以其独具魅力的、纯属“野路子”的歌喉征服了众多专业评委,赢得了“十大民歌歌王”之一的桂冠,随后在2004年举行的第二届擂台赛上他再次获此殊荣。对他来说,这已不仅仅是个荣誉,更重要的是他及他的原生态民歌得到了群众和专家的认可。此后,石占明开始频繁地出席各种活动,中央电视台、山西及省外各大媒体频繁地出现他的身影,小羊倌成了“全国歌王”。
鲜花掌声接踵而至,荣誉名分也随之而来,2005年,石占明的身份再一次发生了转变——在当选左权县人大代表后,他又被选举为晋中市人大代表——这是人民的选择和对他的认可,石占明说,“代表”应做的事情自己还远远没有做到,他要为人民做的事也才刚刚开始。
他的生活,他的歌声,从此多了一份责任,正如他所说:“我能当上代表完全是老百姓们信任我,我知道荣誉是乡亲们给的,我必须实心塌地好好干,服务人民,对得起这份情。”
捍卫原生态
民歌是生活,民歌是生命,民歌是爱与恨扯不断的魂儿。像石占明一样的大多数农民歌王,他们常年与大山、土地、山林为伴,他们自足、达观、智慧、平和的歌声传递着生命本有的色泽,但是随着民歌产生环境的改变,国内不少民歌已消亡或濒临消亡。目前传统文化消逝的速度很快,仅在一秒钟内,就可能有一个身怀绝技的老人过世了,但他却没有传人;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传统文化在消失,原生态民歌也在其中。因此说,石占明纯粹而质朴的歌声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震撼,他走红的尴尬经历更让许多人认识到了中国传统原生态民歌目前所面临的艰难处境。
原生态民歌是我们民族的根源文化,山西的原生态民歌所特有的那种高亢低徊、苍凉悠远、沁人心肺、情深至骨是世界其他民族所没有的,也是中原和南方少见的。石占明他们这些农民歌王在演唱时不需要伴奏、没有精致的舞美、更不需要华贵的服饰,就像站在生养自己的黄土地上,站在祖辈生活多年的窑洞前,他们面对天地、面对自己、面对劳动、面对羊群、面对自己的心上人亮嗓清唱,在苍凉委婉、刚劲高亢的风格中,渗透着一股动人心魄的力量。
石占明的到来,给国内的观众带来了原生态的音乐。提到原生态民歌,提到民族传统文化,石占明有些激动,因他对传统艺术的现状感到困扰。他认为:仅仅对于原生态的左权民歌来说,传承断层,后备力量的不济,传统媒体、媒介的压力,已严重制约了民族艺术的发展。同时,政府对地域文化的支持也远远不够。原生态民歌是左权悠久文化、更是山西人民的精神财富和表现力的一种体现,是博大的山西民俗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左权民歌在北京中山音乐堂的一炮走红,说明了观众对原生态的认可,证明这种形式仍然是有其远大发展前景的。
如今作为人大代表的石占明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如今的荣誉和影响力,向有关部门呼吁保护左权民歌这块民间传统艺术的瑰宝,希望带动原生态民歌的发扬光大,继而使山西所有民俗艺术再为全国的观众所接受,再现其夺目的光彩!■
来源:http://www.daynews.com.cn/zthj/2006pandian/ml/82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