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相关术语的翻译 转自小石头
(2009-12-13 19:30:03)
标签:
自噬大自噬溶酶体细胞器过氧化物酶体自噬体杂谈 |
分类: 帕金森病 |
Autophagy (Apg):
自噬。即细胞典型地经历膜重排,隔离部分胞质并运送到一降解性细胞器内降解,使得大分子物质得以再循环。
溶酶体和内含体融合的中间囊泡(是一种自噬性液泡autophagic vacuole,或许等同于后期自噬体),不再和溶酶体融合。
自噬溶酶体。自噬体(自噬性液泡)或amphisome和溶酶体融合形成的降解囊泡。一旦降解完成,此囊泡重新变成溶酶体或残体。
自噬体。即双层膜(也指最初的自噬泡autophagic vacuole, Avi或早期自噬体)或单层膜(也指自噬泡中间体intermediate autophagic vacuole, AVi/d或晚期自噬体)包裹胞质形成的囊泡。
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哺乳动物细胞的降解过程,含特异性五肽模序KFERQ的底物蛋白可被运送穿越溶酶体膜并在其中发生降解。此易位过程要求膜内在蛋白lamp2a及胞质、溶酶体hsc73的参与。
胞质到液泡的靶向运输。酵母通过选择性自噬样过程运输固有水解酶到液泡的一个生物合成途径。
溶酶体。高等真核生物的降解性细胞器,含大量水解酶,保持较强酸性PH值。
大自噬。形成非溶酶体/酵母液泡来源的双层或多层膜胞质囊泡的自噬形式。
小自噬。在溶酶体或酵母液泡表面通过突出、内陷或分隔隔离细胞器的膜来直接摄取胞质、内含物(如糖原)和细胞器(如核糖体、过氧化物酶体)的自噬形式。
多泡小体。含多个来源于界膜内陷的50-80 nm囊泡的内含体。在某些情况下,MVB含水解酶可被认为是发生小自噬的溶酶体或自噬体。
多泡小体分选通路。通过界膜内陷蛋白被隔离到溶酶体内的囊泡的过程。此过程通常,但不总是依赖运输物的泛素标记,它可作为注定要进入液泡内腔发生降解的膜内在蛋白的一种运输方式。
过氧化物酶体自噬。一种过氧化物酶体隔离和降解的选择性自噬过程,能以小自噬或大自噬的形式发生。
核的逐渐小自噬。部分酵母核膜和核质内陷进入液泡的过程,从核被膜上分离并在液泡内腔降解。
参与自噬体形成早期事件的膜池。也指“隔离膜isolation membrane”或“杯状结构cup-shaped structure”。
磷脂酰肌醇3激酶。给磷酸肌醇六羟基环己烷的3’羟基增加磷酸基的酶家族。III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是自噬诱导剂,而I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是自噬抑制剂。
前自噬体结构。即液泡周围隔室或位置,参与酵母Cvt囊泡核自噬体的形成。在上述形成过程中PAS可提供膜或者作为大多数自噬机制至少短暂存在的的组织中心。
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自身损伤的调控。I型PCD与凋亡有关,细胞骨架破坏、胞质浓集和染色质断裂是其典型特征。II型PCD与自噬有关,出现包裹隔离细胞器的自噬体是其特征。III型PCD没有浓集现象,溶酶体不参与其中,但却是蛋白酶体依赖的。
溶酶体的酵母类似物,此细胞器也具有储藏和调节渗透的功能。
Vacuole import and degradation (Vid):
液泡运输和降解。特性性蛋白被隔离进入小的单层膜胞质囊泡的一种酵母降解通路,此层膜胞质囊泡可与液泡融合,使其内容物进入液泡内腔发生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