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优先 值得期待!
(2008-07-27 07:33:42)
标签:
回归公益上海公交优先迈出关键一步跛脚的改革杂谈 |
分类: 闲情逸致 |
|
然而,实践最终证明,这是一场跛脚的改革。改革的失误就在于在相当程度上放弃了公交的公益属性。大量市场资本涌入公交是冲着赢利而来的,要赢利首先得加快收回前期扩大线路覆盖、增加班车密度、更新车型所支付的大额投资,其次还得实行市场化的票制。但是,政府也不能完全放弃公交的公益属性,仍须对票价实际“半行政、半市场”的管制。如是,公益与市场反复博弈,经营者回过神来则以牺牲服务质量换取预期收益。而在此期间,上海城市面积、人口却在大幅增容,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最终演变为诸如公交“微循环”不畅之类的一系列新问题。 今天回头总结,这场跛脚改革造成的后遗症主要有两条:一是市民出行成本日益高企,最终使上海成为国内公交票价最贵的城市之一;二是交通成本作为城市商务成本的构成之一,无形中加大了上海的商务成本,也使上海的宜居程度受到了持续损伤。 2005年和2006年,国内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大气候”开始形成,中央政府针对全国范围的公交泛市场化之“恶”,两次发文敦促各地实施“公交优先”战略。2006年底,北京“公交优先”率先迈开大步,票价降幅力度和降价覆盖范围之大——光财政补贴一项,市级财政一出手就拿出40亿元。北京此举的示范价值提醒各地政府,看一座城市是否真心贯彻“公交优先”战略,关键就看各地财政是否“优先”对本地公交实施足额投入。 自2007年起,上海亦加快了“公交优先”步伐。除了继续集中资金打造以轨交网为骨架的城市大交通网络外,还分两次推出部分线路优惠换乘方案;70岁以上市民在非高峰时段免费乘车;调整、延长、新辟部分线路;改造候车设施;公布《上海市2007年-2009年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三年行动计划》,以利于社会监督等多项举措。去年10月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俞正声同志到沪主持市委工作,一系列包括“公交优先”在内的“民生优先”举措推行力度日趋加大。俞正声同志强调,公交是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要进一步突出公交行业的公益性;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降低市民出行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