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噬-溶酶体

(2007-08-02 21:22:55)
标签:

自噬

溶酶体

分类: 自噬
    研究表明,哺乳动物的溶酶体能够降解包括蛋白复合体和细胞器在内的各种复杂底物,大量降解胞质内的蛋白质或细胞器则需要通过大自噬(即通常所指的自噬)进行介导. 这就涉及到双层膜结构(自噬囊泡)的形成,也就是自噬体,它与溶酶体相互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其中的内容物在酸性溶酶体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自噬体的产生源于不明起源的小的膜结构 饥饿、血清剥夺等生理应激均能诱导自噬的发生。多种蛋白激酶对自噬具有调节作用,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雷怕霉素的哺乳动物作用靶位(mTOR),它对以上通路具有反向调节作用

    健康和即将死亡的细胞内均可见自噬囊泡的存在。在神经变性疾病中,有时在将要死亡的细胞内可以见到囊泡的数目显著增多,从而形成目前颇为盛行的概念,即自噬能够导致神经变性。自噬性细胞死亡则被认为是一种替代的半胱天冬酶依赖的非凋亡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在半胱天冬酶抑制剂存在的情况下,自噬能够发生或被诱导。这个特征可能相当简单,有几个报道提示这些进程是同时发生的。可能是在某些细胞死亡的过程中存在着信号的诱导,从而导致自噬体形成的数量增加,细胞死亡的完成是否需要增加自噬-溶酶体介导的蛋白清除,或者自噬增多是伴随细胞死亡的附带现象,目前尚不清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