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
分类: 肝豆状核变性 |
背景与目的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 HLD)又称Wilson’s 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离子代谢障碍疾病,由于铜离子在体内广泛沉积,导致各脏器不同程度的损害,临床上以脑部及肝脏症状为主要表现。患者全身各个脏器均因铜离子沉积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脑部各部位除了基底节区有损害外,大脑皮层以及脑干等部位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HLD患者脑电图异常国内外已有报道,但对HLD患者的动态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phy, VEEG)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较少见文献报道。HLD患者VEEG异常率高达80.5%,脑波的异常表现为基本节律的慢化、阵发行慢波以及痫样放电。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联合应用中药制剂-肝豆康和西药DMPS,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56例临床观察及视频脑电图变化,为HLD 的临床治疗和疗效判断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材料与方法
56 例HLD患者均符合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龄5~56 (15.8±7.2)岁,病程3月~10年,平均(59±8.7)月。56例HLD患者根据临床分型分为:肝豆型(即Wilson型)31例,假性硬化型14例,肝型8例,骨-肌型3例。在56例HLD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临床上合并有癫痫,VEEG检查前正在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56例患者均常规进行MRI检查,符合HLD的影像标准,同时排除了脑内其他病变引起的痫样放电。
颅外视频脑电图记录:采用伟思科技公司16导视频脑电图检测仪进行24小时不间断脑电图监测,导联连接方式采用国际标准10~20系统摆放电极,参考电极置于双耳垂,不进行任何诱发试验(如过度换气、闪光刺激及药物催眠),记录期间停用所有抗癫痫药物;采用双视频检测,一个视频检测头面部,另一视频检测全身状况。由专业脑电图医师分析评估脑电图变化,同时结合视频记录,分析患者临床发作表现,如头眼旋转方向、口角及肢体抽搐情况、有无自动症,了解有无定位定侧表现。
所有患者治疗前2周内禁服任何影响铜代谢的药物,治疗期间统一低铜饮食。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变及副作用,并检测24h尿排铜量及血铜、锌含量。
结果
1. HLD患者脑波的异常表现
HLD患者在清醒、安静和闭眼放松状态下,脑电图基本节律为(8.33±0.94)Hz,而健康对照组的基本节律为(9.95±0.95)Hz,两组比较HLD组明显慢于健康对照组(P<0.01)。HLD患者基本节律混乱,调幅差,部分表现为慢节律;32(57.1%)例出现阵发性慢波,其中17例(30.4%)为局灶性慢波;7例(12.5%)患者出现痫样放电。值得一提的是在此7例患者中,1例痫样放电出现于清醒状态,但视频记录上未见有临床癫痫发作;6例痫样放电出现于睡眠状态,仅有1例患者视频记录有临床癫痫发作。上述结果表明:HLD患者VEEG异常主要表现为基本节律慢化、阵发性慢波和痫样放电。
2. 临床疗效
显效31例,好转20例,无效1 例。各种神经症状、体征大多于用药后3~4 周后开始改善,其中以吞咽困难、构音障碍改善明显。
1.联合应用中药制剂-肝豆康和西药DMPS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具有较为肯定的临床疗效;
2.应用视频脑电图对HLD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为HLD 的临床治疗和疗效判断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