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肥皂泡》案例评析

(2007-08-19 14:18:50)
标签:

教育杂谈

课堂教学

教学研究

案例评析

分类: 教学论文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wbr>——《肥皂泡》案例评析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肥皂泡》案例评析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师:同学们已经初读了冰心奶奶的《肥皂泡》,请谈谈读了冰心奶奶的作品有什么感受?

    师:今天我们共同品读本篇课文,走进冰心奶奶的童年世界。

    二、品读文字。

    1、 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并在旁边写上批注(学生读课文时,教师随机提示学生圈点、勾画描写优美的词、句)

    2、小组交流收获(时间有限,可以直接交流看法)

    进一步体味作者细腻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指导朗读,重点体味,第三自然段:

    老师小结:刚才听了同学们的交流,用两个字来概括“精彩” !

    三、第三自然段。

    启发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味作者细腻的语言,丰富的想像,指导朗读。

(老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神态、动作,吸引学生,感悟文字,共同置于美丽的、梦幻的世界,让心随着肥皂泡飘起来,飞过高山,飞向大海)

    慢慢的   轻轻地  轻轻地

(只要这样做就可以了吗?找找看还有什么窍门?多么简单的词语,用在这里却是那么恰当、准确、缺一不可)

    重点体味,四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喜欢的第四自然段,指生读。

师: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

生:美丽。

师:谁还喜欢这个自然段?

生:冰心奶奶把肥皂泡描写的具体、美丽。

生:“玲珑娇软”用得好。

(板书 贴“玲珑娇软”的词语条)

生:这个词就比把肥皂泡比喻成一个小娃娃。

师:还有哪些词,写出了你心中肥皂泡的样子?

生:轻清透明

师:鼓励学生,改了其中一个字对比“轻清透明”与“轻轻透明”,哪个词用得好?用理由说服我。

看到过现实中的肥皂泡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学生描述:没有突出“娇软”“颤巍巍”

师:冰心奶奶这个词用得更恰当,准确,由此可见,冰心奶奶用词很讲究。

生:颤巍巍

师:是一种什么状态?用什么心情来读?

生:好像要破,让人担心

(学生感情朗读)

生:光影凌乱,脆弱

师:通过我们的描述,能想象冰心奶奶描写得漫天肥皂泡的样子吗?

(自由读)

范读。要求:用心来读,跟老师一起走进肥皂泡的世界,把眼睛闭上。

师:你看到了什么,美吗?

带着这种心情,给大家读一读

师:同学们都有读这段话的欲望,让我们沉下心来,有感情地读。

过度,沉浸在冰心奶奶的肥皂泡的世界,飞呀飞呀,找出冰心奶奶的心飞到哪去了?

    五自然段:

    1)想象冰心想象出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2)让我们得心随着肥皂泡飘起来,飞呀,飞呀,展开我们的想象写一下它会飞到哪?

(学生写)

    师生齐读1、2句

    师读冰心想象的话,生接着说。

    师:原来诗人就在我的身边,写得真美。

    四、教师总结

   我们看似普通的肥皂泡,在冰心奶奶的笔下那么美丽,梦幻,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生活中处处皆精彩,未来的小作家们,你们说对吗?

 

    案例评析:

    陈宁老师执教的《肥皂泡》一课,博得了在座领导和听课老师的一致赞赏,可以说是一堂精彩的语文课,课上,老师动情的语言,入境的朗读,把学生和听课老师们都带入了冰心奶奶的童年世界中,激励性的言语,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一节课下来,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总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的读书,抓住重点词句,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读中培养语感。

    课上,老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默读课文,勾画自己喜欢的词、句、段,自读自悟、然后又指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的词、句和自己的感受,品读;指导感情读,自由练读,悟情;赛读,调动情感。朗朗的读书声始终萦绕听者的耳畔。

    2、  入情入境的范读,把学生带入了作者的情感世界。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运用基本朗读技巧,随着教师的范读,课文中那深邃的快乐情绪,奇妙的想象,美好的向往,就会向溪水一样同时流入学生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陈宁老师课上以声传声,以情激情,诱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把学生带入了那冰心奶奶的肥皂泡的世界里,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同时,也能看出陈宁老师扎实的基本功。

    3、  激励性的言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时,学习需要自信心,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课堂上,既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又要多层次,多角度的鼓励学生,树立学生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课前谈话:“今天我来到韩城小学,孙校长就和我说“四二班的学生个个都是聪明、好学的孩子课上表现是最棒的了”老师相信,我们四二班的同学一定会做得更棒的。”陈老师的一番话,不仅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消除了生疏感,而且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热情。课上,老师也不失时机地善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你回答得真棒”。“听你们在下面的交流”。“用两个字概括“精彩””。“你理解得真准确”。“你比老师读得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原来是人就在我身边”。等。

    4、  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

   叶澜教授说过,“学语文要把语言文字变得鲜活起来,变成孩子能够看得见能够理解的东西”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将语文中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语文课应让学生体验到文字背后的生活,感受大文字背后的精彩,课上,陈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恰当,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通过比较学生真正体会到冰心奶奶的用词准确,如“轻清透明”“玲珑娇软”“颤巍巍”“扯”

    总之,一堂好课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